天柱县整合有利资源,发挥党组织引领、服务发展的作用,正在演绎农业产业的精彩“蝶变”升级,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续写新的辉煌,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迈向现代化农业之路。
转变服务理念,创新县级农业发展思路
近年来,天柱县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组织农技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下乡入户蹲点调研,及时掌握基层发展实情,帮助乡镇、村居制定的农业发展思路和规划,引导乡镇干部、村干科学、规范、合理地做好农业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大农村帮扶力度。为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不断开拓创新,实行科技下乡“三直接”服务(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真正把农业科技送到各家各户,落实到田间地头。依托天柱电视台、远程教育、气象电子屏等平台,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引领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方式,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整合国土整治、农业开发等各类资金加大农业产业化建设力度。通过大户带动、土地流转、农民入股等方式,培育农民生产组织,打造优势产业标杆,走“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特、一户一品”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天柱农业由数量型、分散型、劳动密集型、粗加工型向品质型、集约型、“劳动、资本、技术、品牌”融合型和精深加工型迅速转变,有效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烤烟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清香型烟叶4万余斤,产值5000多万;油茶24.6万亩,年产茶油1080吨,产值6500多万元;年出笼商品骡鸭突破257.07万只,产值11310万元。
打造专业品牌,加快乡镇农业产业转型
结合实际,引导各乡镇按照“建基地、创品牌、壮规模”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抢抓农业产业化发展良好政策机遇,从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品牌等环节入手,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规划,集约经营,提高乡镇农业生产规模、品质和效益。为各乡镇、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选派党员联络员,并及时组织县级相关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乡镇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为农业企业进行产品宣传,紧紧围绕专业产业和产品发展,多举措施多渠道重点扶持。高酿镇党委找准经济突破口,做优做强“天子米”品牌,先后注册成立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天柱县森源米业有限公司,全力建设天子米生产基地,全镇3600多户农民种植优质稻两万多亩,年畅销“黔丰宝”牌天子米3800吨。坪地镇党委以主攻烤烟、富民强镇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种植规模化,不断优化发展布局,全力打造清香型烤烟专业乡镇。全镇400多户种植烤烟面积5551亩,年交售清香型烟叶11934.8斤。目前全县专业种植清香型烤烟乡镇6个,专业种植油茶乡镇6个,专业种植优质水稻4个。
依托特色产业,促进群众联动增收致富
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村级组织凝聚力的增强和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天柱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发挥党员带富作用,采取“扶大联小”、“扶强并弱”的思路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直接筹资300多万元,帮助全县100多个村引进致富项目100多个,同时还为200多个村赠送水稻、烤烟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宣传资料共5万余份。先后举办了科技培训班80多期,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通过技术培训,150多个村特色产业得到较大发展。通过树标打造,加速转型,实现农民增收,全县涌现出一批优秀产业示范村。木杉村依托奇险峻秀的“一线天”自然风光和优良植被,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50多户农民与县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木杉一线天现代观光农业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凝聚本村及周边村寨130多户村民走上乡村旅游发展路;云洞村46户村民与湖南新晃县种植大户联手,流转山地种植金银花150亩,实现年收入达30余万元。八一、新舟、青溪、分水、汉寨等20多个村、137户广植四季瓜果蔬菜1560亩,带动城郊农家乐29家,年均创产值5000多万元。目前天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370多个、特色农业示范村211个。(杨佐灵)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