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美食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撞开山门走向都市并受到众多消费者喜爱的美食。得益于改革开放良好的时代背景。在改革开放以前,苗族群众自酿酸汤,自给自足,没有想到酸汤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上世纪80年代以后,黔东南本土的些企业家、美食家、厨师看到了酸汤美食的商机,开始在凯里城区办起酸汤为主业的民族饭店,经营酸汤鱼、酸汤猪脚、酸汤排骨、酸汤牛杂、酸汤狗肉、酸汤鸡等系列酸汤食品,并很快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餐饮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引领餐饮行业异军突起的一支重要力量。营盘坡宾馆、凯里宾馆等重点对外接待窗口首先向来宾、游客推介酸汤食品,凯里市区系列酸汤美食逐渐为州内外宾客所接受和喜爱。在众多酸汤美食中,酸汤鱼一枝独秀,成为酸汤美食中广为传播领军的品牌。实业家吴笃琴女士独具慧眼,率先将餐饮业与中国传统文学名著结合起来,建起“快活林”酸汤鱼馆,具有民族特色的室内装修、身着民族服装的从业人员的热情服务,很快引起远近商贾游人的关注。一时间,“快活林”酒家生意火爆,顾客盈门,日进斗金。是凯里饮食服务行业中经营酸汤鱼最成功的样板。几年打拼下来,“快活林”酒家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城西出口路段购地置产,新建起极富民族特色的“亮欢寨”,继续经营酸汤鱼为主打品牌的民族美食。宽裕的环境、具有民族特色的设施和服务、不断开发的多种民族特色菜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成为凯里饮食文化的一个文明窗口。位于金泉湖畔南环线的凯里民族饮食一条街,以侗寨楼等侗族民族特色酒店也随之兴起,并与“亮欢寨”等有影响的民族饭店遥相呼应,形成苗家“亮欢寨”,侗寨“侗寨楼”的两大品牌,是凯里两家最俱特色影响较好的民族餐饮企业。在2007年9月全省美食和茶文化节上,亮欢寨和侗寨楼分别获得“十佳黔菜馆”和“二十佳黔菜馆”的荣誉称号。此外,在凯麻高速、凯玉高速、以及320国道沿线,凯里周边的一些集镇,一些以经营酸汤鱼等酸汤美食的路边酒店也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生意也经营得热热闹闹。与凯里一衣带水的下司、重安、革东等古集镇的酸汤鱼店也星罗棋布,各具特色,名声远扬,吸引着沿途过往的游客。与凯里城区酸汤鱼馆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实现了酸汤美食餐馆城镇之间和谐有序的布局,共同组成了黔东南酸汤美食的产业链,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兴旺和繁荣。
酸汤美食在本土得到不断开发的同时,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把眼光描向了都市。纷纷在北京、上海、昆明、成都、天津、武汉等数十个大中城市发展兴业,并很快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拓展了酸汤美食的市场,扩大了酸汤美食的影响,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凯里炉山镇就有两兄弟在昆明开酸汤鱼馆赚了几百万,为凯里人在外经营酸汤鱼赚回满满一桶金。据营盘坡宾馆餐饮部老板、美食家王先祥介绍,黔东南到大都市从事经营酸汤鱼的人数以万数,有一定影响的餐馆有二三十家,这些大大小小的酸汤鱼馆都在激烈的餐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赚了个盆满钵满,一家稍有影响的酸汤鱼馆,估计一年纯收入在30万元以上。这些酸汤鱼业主中,有的曾是下岗工人、有的是乡下农民,几年之间,便腰缠万贯,富得流油,都是沾了民族美食的光,是酸汤美食的最大受益者。
其实,酸汤鱼的制作并不复杂。凯里地区高级烹饪技师徐世林向我们推介一种最简单的制法:备了正宗的米酸汤,将新鲜河鱼宰杀去脏,配以木姜籽、生姜、豆芽、青椒等配料,一并放入锅中用武火猛煮。等熟,放适量盐巴,舀入火锅,撒入葱花蒜苗,佐以鱼香、香芩、芜荽即成。另一番工夫,则用在备办醮水上。醮水是厨师制作酸汤鱼的点睛之笔,味道最终是否到位,重点看醮水做得是否满意。有经验的餐馆十分讲究醮水的制作,并配有专门制作醮水的技工。一钵好的醮水,得有木灰刨干辣(包括长牛角辣、朝天辣等不同辣椒品种,用石钵镭细)、炭火烤青辣(也镭成末)、姜末、花椒、食盐等一并放到镭钵中舂成稠状,拌上蒜末、葱花备用。食用前,装入碟,加适量清汤拌和有序摆放入桌。客人入席,还未动筷,先闻其香,顿时食欲大增。宾主聚齐开席,拈起鲜嫩的鱼肉,醮上喷香的醮水辣椒,香气醇厚、辣味香劲、鱼肉细嫩、肥而不腻、放入口中,细品慢咽,美不胜言。酒饭将足,舀一碗酸汤慢喝,酸汤酸度适中,鲜而无腥,热香有度,爽口爽胃。吃罢酸汤鱼宴,满口余香,热汗微微,通体舒畅,心境开朗而情趣高涨,实在妙不可言。品食这样的美食,想让就餐者不留下美好的映像都很难。
也正是这道名菜,先后在多种大赛中赢回了大奖。凯里高级烹饪技师徐世林多次作为顾问,组织参赛并见证了酸汤鱼夺奖的过程。2004年5月,在成都举办的中国西部国际精品菜肴暨美食博览会上,由望江酒楼组织参赛的酸汤鱼宴获得“特金奖”;同年10月25日在重庆五届中国美食节暨重庆首届火锅节上,由凯里快活林酒家选送参赛的酸汤鱼火锅一举夺得“金鼎奖”;2007年5月,在青岛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美食节,由望江酒楼组织参赛的“酸汤鱼宴”夺得“金鼎奖”;2008年11月,在上海国际美食节上,由凯里侗寨楼选送的“侗族火锅宴”荣获“金鼎奖”。这些以酸汤为主导品牌的本土餐馆经过多年的经营,为黔东南在餐馆行业捧回了十分珍贵的荣誉,也为我州第三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