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昔日荒山坡 今朝“聚宝盆”-------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举办首届杨梅节见闻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6-18 10:29:30  来源:  

苗家姑娘在采摘杨梅
苗家姑娘在采摘杨梅 
回娘家采摘杨梅
回娘家采摘杨梅 
留守老人采摘杨梅出售
留守老人采摘杨梅出售

  2013年6月17日,笔者应邀参加“宁波市人民政府帮扶杨梅基地示范点”----贵州省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举办生态杨梅节,看到该村一片连着一片排列规整1000余亩乌红透亮的“科技杨梅”一派丰收景象。眼下,该村农民纷纷上山采摘杨梅上市销售。一位苗族青年王增海高兴地说:“我种有280株科技杨梅,今年有170株已挂果,预计收入4万多元。科技杨梅成了我们致富的法宝,过去的‘荒山坡’变成了‘聚宝盆’”。

  公统村位于雷山县城西部,距县城26公里、乡政府13公里,雷(山)舟(溪)公路穿寨而过,全村现有253户,1108人,辖9个村民小组,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6名),全是苗族。人均耕地面积0.7亩,1999年前,人均收入不到600元,人均口粮不足250公斤,是个人多地少的一类贫困村。

  群众要致富,公统要发展,出路在哪里?1996年当选为公统村村委会主任的王增世,面对群众信任和期盼的目光,王增世坐不住了,经过发动全体党员、村组干部展开了讨论和反复进行研究,“村两委”一班人理清了发展的思路,那就是要结合自然环境好的生态优势和交通便利优势,在果品上做文章,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单一的经济模式营造向着“短、平、快”效益转化,积极引导全村农民发展以“科技杨梅为主的果品生产,盘活了山区资源,激活了山村经济,走出了一条致富途径。

  1999年,公统村“两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山”扶贫攻坚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生态杨梅种植项目,组织和带领全村农民向荒山进军,发动群众退耕还林种果树,通过雷山县扶贫开发办的牵线搭桥,得到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资助3万多株嫁接杨梅,在县扶贫办、林业局(果品)等部门的技术指导栽培下,经过望丰乡党政领导和公统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当年全村建成了高标准的杨梅基地700多亩,但还有部分农户不愿退耕还林种杨梅,为了让一大家共同致富,通过村“两委”和王增世支书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直到2008年,全村建成杨梅基地1050亩,其中连片726亩,零星324亩,户均4.5亩。该村九组有一家困难户名叫王力,一家4口人,由于贫困,没有钱买树苗,通过王增世资助他家200多元,用于购买杨梅树苗500株,于2000年,种植杨梅17亩,去年王力家已有100株挂果收入20000多元。

  据连任17年的村主任、村支书的王增世介绍,全村科技杨梅1050亩中,今年已挂果见效益的面积达800亩,以每亩产鲜杨梅900公斤计,总产量可达72万公斤,按每公斤售价8元计,总产值可达576万元,户均22766元。

  为了进一步抓好优质果品这一支柱产业,搞好对外宣传,争创品牌,策划销路,引进外商。2004年,该村由5人组成了果品协会,州、县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党支部书记王增世被推选为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切实解决了农民“种果易、销路难”的问题,王增世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由于我们村种植杨梅地区海拔高、向阳、无工业污染、杨梅乌红透亮,酸甜可口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6月17日这天笔者到杨梅基地采访看到前来该村购买杨梅的客人可达2500余人,当天销量可达5000公斤,给果农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张希才)

责任编辑:耀启铭【收藏】
上一篇:省农科院朱国胜博士为雷山县冰球子发展“会诊”
下一篇:黔东南州第二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雷山举行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