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带富一方百姓 雷山旅游开发唤醒文化“富矿”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5-29 14:16:34  来源:  

图为西江苗寨银饰工艺品深受游客青睐
图为西江苗寨银饰工艺品深受游客青睐  

  素有“苗疆圣地”之美誉的雷山,苗族人口占83%,森林覆盖率达72%,良好的生态赋予雷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魏晋歌舞,唐宋服饰,明清建筑的遗风在这里依稀可见。有气势磅礴、层峦叠嶂吊脚楼群的世界第一苗寨——西江千户苗寨,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郎德上寨,雷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300个多元化苗族文化村寨。

  近年来,该县立足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2006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拨出300万元作为发展旅游基金,对乡村旅游贡献单位、村民、旅行社等进行奖励。每年整合扶贫、旅游、交通、水利等资金3000万元用于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得提速。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不只是大把钞票,还让沉睡的“文化富矿”从睡梦中惊醒。

  李光雄是麻料村李氏家族第七代银饰锻造传承人,以前虽然有身怀“绝技”,但日子过得紧巴巴,西江旅游开发后,他举家来西江苗寨开银饰加工店,目前李光雄开了6个连锁店,年营业收入上300多万元。银饰锻造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雷山像李光雄就样靠手工艺吃饭的人就达5000多人,年创产值逾亿元,成为率先提前奔向小康的“佼佼者”,有的开起了小轿车,盖起了大楼,开办银饰、剌绣公司当老板,生活过得很出彩。

  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传承,这是雷山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一条“硬杆杆”。雷山以旅游开发为载体,加强对民族文化挖掘、传承、保护与开发,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给予1万元至5000元的奖励。县政府每年从西江景区门票收入的18%作为保护西江苗寨民族文化奖励基金,三年来,共拿出1678万元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奖励,增强村民保护、传承、发展苗族文化的信心,提高村民开发文化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该县积极开展苗族文化进课堂,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苗族歌舞、芦笙、银饰锻制等课程,启用苗族舞蹈课间操;实施“四个100育民工程”即100名歌师、100名银师、100名木匠师和100名剌绣能手等,目前,雷山拥有苗族芦笙舞、铜鼓舞、苗族民歌、苗族织锦技艺、苗医药、苗年、苗绣、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和苗族鼓藏节等13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苗族文化的展示中心,有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最具生命力的支柱产业。去年,该县接待游客601万人次,同比增长70.1%,实现旅游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120.5%,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文化旅游发展带动了特色经济的发展,以银饰、剌绣、银饰、芦笙、茶叶、山野菜等为主的民族旅游产品得到有效开发,年实现产值4亿元。目前,该县有农家乐326户,直接从事旅游行业人员达5000多人,带动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据了解,截止4月底,雷山县接待游客140.24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2%和121.6%,其中:西江景区接待游客67.6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2和124.1%。

  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雷公山森林公园、大塘新桥等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声名雀起,成为游客争抢体验乡村旅游的拳头产品。凭借苗族文化的影响力,雷山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苗族银饰之乡”、“贵州省十大最具影响力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小城”、“全国文明县城”等称号,雷山苗年节被授予“2011年全国最具民族特色节庆奖”。 (潘国雄)

责任编辑:耀启铭【收藏】
上一篇:截止4月底 雷山县发放小额贴息扶贫贷款2991.33万元
下一篇:雷山县纪委书记与水利局干部职工痛算“四笔帐”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