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在家门口创业轻轻松松赚钱,又能照看到小孩和老人,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谈起扶贫开发带来的实惠,杨丹喜逐颜开。雷山县方祥乡毛坪村杨丹夫妇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发展林下养鸡,去年纯收入达2.3万元,率先迈进小康生活。
方祥乡在实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工作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林下养鸡扶贫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该乡发展林下养鸡户322户,户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
近年来,雷山围绕文化旅游、特色种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集中连片的“造血”扶贫开发,成效可圈可点。
文化旅游成为雷山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去年,该县接待游客601万人次,同比增长70.1%,实现旅游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120.5%,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目前,该县有农家乐326户,直接从事旅游人员达5000多人,带动3.2万贫困人口脱贫。该县整合资金8000万元把西江苗寨打造成4A级景区,鼓励和扶持当地村民开办农家乐、银饰加工店、剌绣加工坊、摄影及民族旅游商品店就有631户,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达1600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20元,来自旅游业就达5631元。
“输血”扶贫变“造血”扶贫,特色经济发展迅速。该县集中连片大力实施“茶、果、畜、菜、药”等特色经济项目,去年,该县完成茶叶种植面积9.8万亩,实现茶产值5.5亿元。完成杨梅基地建设6806亩;建成梨子基地1.8万亩,兴建中药材种植面积5604亩,黑毛猪、小香羊、林下鸡出栏26.8万头(只)。以银饰、剌绣、芦笙为主的民族旅游产品得到有效开发,年实现产值2亿元。初步形成了“打造西江、雷公山、郎德旅游景区景点,发展丹江、望丰、大塘茶果业,推动永乐、方祥、达地、桃江为特色养殖”的“一乡一特”、“一乡一品”规模发展格局。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