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旅游“风生水起”
“非遗”保护也是一大重头戏。“十一五“期间,凯里市出台人才激励和优惠政策,一批身怀绝技的民间能工巧匠被人事劳动部门授予“高级工艺师”,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舞台,先后成立了好花红公司、仰阿莎公司、苗妹银饰、启凤蜡染厂、苗疆公司等旅游商品研发企业,产品涵盖银饰品、银画、根艺、布艺、扎染、牛角、食醋、茶叶、绣品、蜡染、草编等,加快了我市旅游商品研发进程,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农民通过经营民族旅游商品走上了致富路。
民族风情是当今最有优势、最有市场、最能吸引客人的旅游“核心要素”。一花引来百花开,遍地花开香满园。凯里市的南花、季刀、麻塘、石龙寨、青曼、新光、朗利等民族旅游村寨“火”了起来。村民通过举办民族歌舞表演、开办农家乐和乡村旅馆、销售旅游商品等渠道找到了新的就业机会,快速打开了“致富之门”。
大手笔发展文化旅游
“大手笔发展文化旅游,建设成为独具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这是凯里市委、市政府的果敢决策。
蓝图既出,实干制胜。以打造甘囊香旅游品牌为重点,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深入挖掘原生态民族文化价值,提升景区文化品位,精心策划包装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带。
在凯里市的旅游发展大事记中,记者看到了一个个大手笔、大气势、大发展的“旅游台账”。
香炉山蚩尤文化园,投资金额70000万元,项目规划建设面积337亩,分及始祖纪念广场、蚩尤主题雕塑、蚩尤文化博物馆、苗医养生度假村、蚩尤后裔会馆主题酒店、国际蚩尤文化夏令营活动基地、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及登山风雨文化廊、生态旅游步道、苗族古建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30万人次以上,打造成为全球华人世界具有个性影响力的中华始祖圣地和集休闲观光、养生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
凯里市龙井谷旅游度假区,主要以优势资源“龙井泉”发展药浴,及休闲、饮食、民族风情、水上娱乐、康体、药浴、住宿、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凯里市三棵树旅游工匠城,投资金额19546.75万元,以“保护传承、展示交流、产品销售”为主题,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和体验传承民族手工艺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主要建设银博览会会展中心、民族手工制品研发和生产基地。
凯里市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带,以三棵树镇季刀为起点,经南花、怀恩堡、寨瓦至挂丁、朗利、格细、南高低腰罗,总长达30多公里,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凯里市西出口民族文化园,规划建设面积44.29公顷。
打造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浓厚的星级乡村旅馆。开发以“酸汤鱼”为代表的民族饮食文化,重点发展一批高中档餐饮企业,着力推出一批民族风味餐厅,在民族特色上下“硬功夫”、见“大成效”。
文化旅游的融合,给苗岭明珠带来了浓浓的发展春天。大手笔绘就的发展蓝图,定能让苗岭明珠绽放出更加灿烂、绚丽的“朝阳之花”。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