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汽车 > 正文

国家“三包”出台在即 已有车企试水“包换”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1-28 10:58:53  来源:  

  东风日产提出“七天包换”

  杭州经销商已提供该服务

  其实早在今年3月,自主品牌北京汽车也曾试水汽车三包。北汽在旗下E系列上市的同时,就表示E系列车主将享受“三包”服务。或许是因为涉及车型本身销量不大,此举并没有在业内得到太热烈的反响。

  国家法规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车企的这些试水就颇有一些“抛砖引玉”的味道。在为这种尝试喝彩的同时,业内人士也有一些疑惑。

  浙江奥通总经理陈可人认为,近期日系品牌的压力比较大,提出这种承诺到底也是为了促进销售。“三包”已是大势所趋,尤其在浙江省,汽车本来就在列“三包”名录,个体车企这个时候触及“三包”,也算是顺势而为。

  “其实现在比较规范的经销商,已经在做一些实质上的三包服务了。如果真有车子买了七天就出问题,即使你没包换承诺,客户也会闹到要你换。他们提出这个口号,当然有进步意义,但是是否会真的长期坚持下去,现在还很难讲。”万国福特总经理邱永洪担心这种没有法律约束的承诺,会沦为一种“即兴表演”,时间一长,厂家很有可能会做一些概念的调整,使当初的“7天包换”变味。

  从业内反馈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七天包换”在目前还缺少成熟的操作环境。其中最重要的矛盾,就在于如何判定车子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否符合换车标准,是否源于车辆自身原因而非车主操作不当。如今国内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尚未配套成熟,让车企自己来拿这把“标尺”,公正性必然会受到怀疑。如此一来,最终还是免不了消费者和车企之间的纠结。所以即使厂方苦心孤诣想好了非常完善的细则,没有成熟的外部配套,汽车“三包”依然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汽车“三包”已是大势所趋

  但谁来拿“标尺”是个问题

  虽然前途还是迷雾重重,“七天包换”还是一种可喜的突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可能性:如果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这种“自律”的行列,在频繁的操作过程中,对于权责的明确,认证机构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摸石头过河”不失为一种逐渐实现汽车“三包”的办法。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售价14.3888万起 smart冰炫版广州车展上市
下一篇:一男子闹市区拦路劫车 逃窜数百米后连撞三车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