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农民作家肖春良和他的《女人万岁》(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8-06-17 00:00:00  来源:贵州都市报 点击:  

 

农民作家肖春良和他的《女人万岁》(图)

农民作家肖春良

  假如在大街上看到肖春良,估计没几个人会把他和文学联系在一起,更别说看得出他头上有顶“农民作家”——这顶别人给他戴上的桂冠。

  他更像一个朴实的农民,匆匆进城来办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乡下老人,让我们如此惊讶——近日,在贵阳渔洞峡一山庄内,一场由贵州省写作学会组织的作品研讨会专门为他而举行,20多名专家学者对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女人万岁》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但在这样的荣誉背后,却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深夜明灯:用笔耕耘的村支书

  在镇远县江古乡蚂瑭村人们的眼中,肖春良和大家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每天上山种地,下水耕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所不同的只是他多了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作为一个能带领大家一起劳动致富的村支书的身份。

  1950年出生的肖春良,16岁初中毕业,1970年应征入伍,在部队服役14年,曾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西北边陲防御及众多的国防工程建设,立过功,为二等伤残军人。转业后回到家乡务农,现任村支书。

  也许村民们不知道的是,当夜深人静,全村人都相继进入梦乡时,村子里还有一盏灯没有熄灭——劳累了一天的肖春良回到家,处理完家务后,便伏在床头门板搭起的“书桌”上,用笔和纸开始了他的另一种耕耘。

  作为一个生活在基层的农民,他妻子因病卧床多年,还要抚养4个孩子,作为主要劳动力,家里的重担他一人来挑;作为村支书,村里的工作花去了他大多的时间;同时由于经济困难,家里连一张像样的写字用的桌子都没有,他只有在床头架一块门板来写作;他在部队落下伤残,视力只有0.2。这些,都让他的写作不得不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20多年来,他就是在这般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长篇小说《女人万岁》,中短篇小说集《清明》,诗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散文集《江古,母亲》、《往事悠悠》等。

  这些总计达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就是这样出来的。

女人万岁:一个并不过时的命题

  在《女人万岁》的这部小说的前面,肖春良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谨以拙作献给普天下的姐妹们!”

  小说通过金娣、银娣、来娣三姐妹的不同命运,反映了残存于农村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给妇女带来的伤害,以及妇女在自立自强中与命运的抗争。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重点评价了肖春良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女人万岁》。与会者充分肯定了肖春良立足农村,关注农民,执著于文学创作的精神。并认为,这部长篇小说的语言朴实,感情细腻,故事情节中,融入了生动真实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指出了作品对民俗文化传承将可起到的作用,同时,也有专家认为,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女人万岁》的主题比较陈旧,缺少创新,甚至认为其所表达的主题与时代脱节。

  对此,肖春良却坚持着自己的立场。

  通过他的介绍了解到,这部作品实际上1987年就开始创作,但写了6章后,他就难以继续写下去,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刚刚从部队回来,对农村生活了解不深入,遂停笔。后来用了整整10年时间来亲身体验,从而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于1998年重新动笔,2000年基本完成,出版是在2008年4月。

  从时间上来看,小说的出版距离他创作的年代已有至少10年之久,这10年之间,人们的观念是否发生巨大变化导致作品和现实脱节了呢?记者就此问题与肖春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说,其实在目前农村,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他本就是农村的一分子,作为“在场者”,他对此更有发言权。

文学:一种简单的快乐

  谈到为什么会走上文学之路?肖春良的说法是,在部队负伤后,他为了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而迷念上文学。

  可以想像,当时文字对于他就是疗伤的良药。此后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延续到他的一生中,就算后来转业回乡务农,文字亦成了他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的最好方式。

  和其他一些所谓的“农民作家”不一样,那些作家因为写作农村题材、或在农村生活过,后来因为写作改变了处境,生活转移到了城市。他们因农村而得益,后来离开了农村。而肖春良无论在创作上走了多远,他的人和思想依然深深地依附在土地上——这块养活他并成为他写作资源的土地上。

  他的主业是搞农业生产,与此同时作为村支书,他还得带着村民一起致富。就在来参加研讨会的前不久,经过他的奔走努力,黔东南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在他们村里试点,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同样重要和让人欣慰的作品。

  在贵州写作学会800多名会员中,如今还生活在农村的就只有他一个。以至于在每一次介绍肖春良时,写作学会有关人士都特别强调“这是一个真正的农民作家”。

  对于其他作家来说,写作是为了出作品,目的很明显;而对于肖春良来说,写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正如他和记者聊天时所说:“我没有其他爱好,麻将棋牌都不喜欢,在别人玩的时候,我以写作来消遣。”尽管之后他的作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但那并非他写作时所考虑的。

  尽管这种被他说得轻描淡写的“消遣”,实际上也给他的贫困的生活加重了砝码,但他对生活的思考由此得到了释放,精神上得到了愉悦。在与肖春良的接触中,记者可以感受到,他身上那种随时可以看到的一个农民简单的快乐。

  正因为这种朴素的初衷,才使得他的写作比别人更“真实”。

  对于他的写作特别是《女人万岁》来说,假如要找一个形而上的说法的话,那就是肖春良一点小小的奢望:希望作品的出版,能让人们尊重女性并使女性的地位能得到彻底改变,能让当地的民俗文化被更多人所知,从而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

农民作家肖春良和他的《女人万岁》(图)

艰辛出版路:农民作家的疼痛

  《女人万岁》创作完成后,出版却成了一个让他头痛的问题。

  在出版逐步市场化的年代,虽然他有“农民作家”这么一个头衔,但要想出一本书并不是那么容易。

  2005年,肖春良去鲁迅文学院学习时,曾将书稿带到北京,准备联系出版,但由于经济问题,不得不暂时搁浅。回来后,外地一位私企老板听说他的事后,托人找到他,信誓旦旦地表示,将无偿的赞助他出书。但不知道为什么没到一个月,对方却婉言将他拒之门外。

  后来,前去江古考察的贵州大学教授黄俊杰和作家庄稼“发现”了肖春良,之后引荐给贵州写作学会会长袁昌文。此后,三人开始为《女人万岁》的出版而奔走。

  出版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但是他本人还得承担几千元的费用。于是,仍因为资金问题,他不得不将原本40多万字的作品大量压缩。

  说到自己出资出版这本书,肖春良说,之前因为经济上的压力,尽管一直想把自己多年的心血展示给读者,但巨大的困难摆在了他的前面。后来随着三个大的子女相继参加了工作,经济压力小了些,加上贵州写作学会的帮助,才得以让这本书能与读者见面。

梦想与现实:农民作家启示录

  创作不易,出版艰难。这或许是很多作家都面对的一种普遍的尴尬,只不过在肖春良身上体现得更淋漓尽致一些。

  就算出版了,由于是自费出版,没有稿费版税一说,而以这区区1000册的印数,又能给他带来多少经济上的回报?何况,能卖出多少本,还是一个问题。

  文学是一个梦想,但现实却为它插上了沉重的翅膀。

  写作并不能改变他的处境,没有给他带来俗世的利益,相反,他却为此付出了很多。

  这次研讨会,尽管协作学会为他张罗了一切,但自己的往返路费依然让他有那么一点心疼。开完这次研讨会后,他第二天又得及时赶回他的村子去,家里有很多农活因为这两天而耽搁,他必须尽快补上,村里的工作也在等着他。

  在当下,一个农民作家的存在以及坚持,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内心的需要,或许这种原初的写作精神,以及他在艰苦环境下的创作毅力,更值得我们玩味。

  以至于贵州写作学会会长袁昌文在研讨会上,最后作总结发言时,只说了两句话:“我们从肖春良身上看到了什么,我们应该从肖春良身上学习什么?”

  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话,给身处优越环境的城市作家们留下深深的思考?(田峰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我国首颗广播卫星火箭助推器坠落黔东南(图)
下一篇:镇远古画舫游船正式下水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