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深山惊现罕见“天书”   专家疑为远古人类镌刻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5-05-26 09:41:5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龙占举
             

    日前,在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乡境内一密林山涧中,人们发现了多个镶嵌于岩石上的神秘符号。符号排列纵横有致,相互对称,专家初步判定非自然形成。但此“天书”是何字?何义?何人书写?目前还是个谜。

 

神秘的“天书”

     
    “‘天书’是当地人的秘密。”55岁的江古乡玛塘村支书肖春良是第一个知道这个秘密的外村人。

    5月22日,肖春良引领记者一行来到“天书”所在地———距江古乡政府东北约10公里的台山寨一密林中。 

   密林掩映的山涧,涧水长年不断,“天书”就浸在浅浅的涧水中。

    “天书”由多个神秘符号组成,大多已风化,其中有8个符号清晰可见。每个符号约10厘米大小,镶嵌在半凸圆岩上,字体呈白色(如图)。记者注意到,符号分布在60平方米斜坡面的黑褐色石板上,排列纵横有致。
 
    据台山寨八旬老人龙光远说,在当地有一种传说,“天书”是龙王所写,该地因此名叫“龙写字沟”。老人说,听祖辈讲,此地原是一口潭,“天书”藏于潭底,后潭东壁崩塌,水去,符号出现,当时有百余个。上个世纪40年代,还有30多个符号。


疑为远古人类镌刻


    近日,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考古研究的巫宜山老师,在看到记者拍摄的“天书”照片后认为,“符号排列纵横有致,大小相当,相对对称",因而可以初步认为非自然形成或化石形成。神秘符号字体有小篆又有象形文,酷似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文字。

    巫宜山分析,“天书”若为古人所镌,有可能是当时古人大迁徙留下的标记或在此地居留时记载重大事件的文字以及祭祀时留下的符号,甚至还可怀疑为远古帝王陵寝的标识。

    肖春良称,在“天书”附近的一个名叫“悬幡岭”的山头,他还发现一处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古城堡遗址。此外,“夜郎”的传说在当地一直盛传不衰。  
 
    黔东南州政协常委、凯里一中高级教师张远宏说,如是先民留下的遗迹,那这一发现意义非常重大,它对研究历史学、文字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极具价值。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镇远发现5亿年前的“萝卜”
下一篇:镇远发现古城堡  可“看”镇远、三穗、岑巩三县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