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好”队伍。采取“区建队、乡镇(街道)建分队、村建组”的成队建制方式,抽调34名同志对6个贫困村派驻工作组进行重点帮扶。每村由5人组成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向下司镇新华、瓮港2个深度贫困村每村增派2名区派干部,增强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力量。由下司镇选派2名正式在编在岗的干部到新华、瓮港2个深度贫困村任农村社区书记,配强深度贫困村领导班子力量。
发扬“好”学风。以乘春风·促脱贫——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大讲习活动为契机,坚持逢会先学理论,围绕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州委关于“五步工作法”和振兴农村经济产业革命“八要素”及抓党建促脱贫“十攻略”等,以工委中心组学习为先导,要求班子成员先学先行,同时由各成员单位、各帮扶部门结合所帮扶的村,开展集中讲习,形成逐级压实学习、层层研讨政策的良好氛围。指导27个村(居、社区)利用新时代农(市)民讲习所学习理论知识27次。镇(街道)、村两级30个宣讲队开展理论宣讲81场次,覆盖5565人次,进一步夯实了全区广大领导干部和群众理论基础。
夯实“好”基础。以“党支部建设年”为抓手,重点抓好党内组织生活、组织体系设置、班子队伍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工作职能职责、活动场所建设、基本工作保障、档案分类管理等“八个规范化”建设分类施策、启动示范创建工作。着力强化基层堡垒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谋划“好”思路。积极发挥村级党组织、村级致富带头人的先锋引领作用,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和“一减四增”。坚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一村一品、发挥优势的原则,充分整合山林、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以百香果、有机蔬菜、草莓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黑毛猪、稻田鱼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并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立足发展旅游业,大力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特色民宿、小栈、农家乐等实现抱团发展。立足发展服务业,发展面条加工、民族食品、特色餐饮等为核心的服务产业,打造一批具备地方特色又兼顾民族特色的拳头品牌。2018年要选树清江村、新华村、三江村、中坝村等4个以上党建扶贫示范点,培养10个以上的党建扶贫潜力点,带动8个以上的党建扶贫后进点。
建立“好”机制。建立“书记抓、抓书记”和“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整村推进联系点制度,采取工委领导联系镇(街道)、部门帮村、干部结对联户的“1+1”或“1+N”模式,层层建立“责任区”、划分“责任田”,整合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时建立了扶贫实绩考核机制,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实绩的考核。(杨梅芬 杨鑫)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