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施秉县农行为帮扶点送去“书香味”美餐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0-20 14:24:3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农行施秉县支行抓住“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的果实飘香的秋收季节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并为党建帮扶点苗乡师生送去“花果飘香”的“书香味美餐。

  前不久,施秉县派遣驻进板屯村联系党建扶贫的单位县农行,结合本单位实际能力,采取有能力多帮钱,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群众创收增收;无能力帮思想、帮文化、帮计划、谋发展、帮宣传、帮策略等帮扶措施,在县农行银行副行长台秀俐、陈选江,县农行银行工程经济师、办公室主任杨德明等人一行携带农行施秉县支行捐送杨柳塘镇板屯富民小学“价值1万多元的3000多册书籍(画册)和捐送价值 2千余元的篮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的体育器材以及1500元供给5户帮扶独生子女的计生‘双诚信、双承诺’活动经费”的文化礼物,不仅深受执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和板屯富民小学师生极大精神文化支柱鼓舞,同时还抓住“小手牵大手”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在板屯富民小学开展当天的捐书捐资活动仪式上,向广大师生宣讲一场课外活动的科普农业银行金融产品、ATM机存取款流程、POS机刷卡消费便利等基本知识,并重点介绍了假币鉴别方法课,并向学校师生发放各类金融知识宣传手册300余份,不仅为苗乡师生送去了长久常用的一份文化厚重美餐,同时还受到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板屯村陆地坪下五组的一位村民叫吴征贵说:“县农行采取这种方式帮扶文化思想比较好,因为“ 送钱、送物是解决一阵子,送书物、送文化、送思想才是一辈子,甚至有利于长远。”

  “不走出家门,不知道,走出家门才知道文化的重要性,真的没有文化出去打工,真的受窝囊气,再苦再累一个月也不到多少钱。总的来说,比无土地的,在家靠、望、盼来维持家计的要好一点。因为我经历过外出打工不识字的‘要害’所以我外出打工,让小孩成留守儿童,没办法。让家庭得到天天团聚生活在一起,思想精神肯定好,但经济问题支撑不下,也不行,要妻离子散。出去外出打工找点钱,目的是钱给娃娃,让娃娃安心读好书,解决家庭消费开支等方面问题,同时也能教育下一代知道我们这一代吃亏在不得到去学校读书或在学校不努力读书的思想贫穷落后根源,导致一个家甚至一个村、一个单位部落没有文化至贫困落后的因缘,让小孩能克服各种精神困难,坚持做到有文化才有本领人的理念思想,在离开爸妈也要自身读书学习的锤炼,提高自身养成独立生活学习的毅志毅力。”这是杨柳塘镇板屯村四组留守儿童吴安兵的爸妈说。

  据了解,施秉县杨柳塘镇板屯村上世纪有一所村初级小学,全校老师 4人,学生80人,其中:男生54 人,女生26 人。入学率达 40 %,其中,女生入学率达 8% 。进入新世纪,在省州县等上面各级党建帮扶部门干部深入调研,了解板屯村贫困原因的根源是大部分群众无文化,掌握和依靠科学种植管理能力差,科技现代农业思维思想不转变,劳动生产率低下后,在群众的积极要求下,在“村支两委”的积极努力下,在上级各级党建工作干部人员和社会友好人士的呼吁和关注下,争取得到日本驻华使馆资助20万元,县乡镇资助7万元,群众投工拆合人民币30多万元,于2000 年修建成了一所占地面积485 平方米的村高级完小,实现由昔日的 4 位教师增添到现今12 位教师。教师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3 人、大专文化程度的 7 人、中专文化程度2人;由以往80人学生增加到现今有学生 180人。在校学生中有男生102人,女生98人。学生入学率达 100%,巩固率达 100% ,升学率达100% ,女生入学率达100%的学校科技现代教育管理规模。通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现全村有大学文化的人才30 人,大专文化有45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有130人,初中以上毕业的文化程度400多人。从而使板屯村进入新世纪出生人,再也没有存在“文盲”二字重演或者让“文盲”二字变成了历史。

  农行施秉县支行在抓党建联系村帮扶工作中,按照省委、州委、县委实施党建、精准、遍访、帮扶贫困村户等一系列的相关文件要求,紧密结合本单位和联系帮扶村实际,灵活运用了,有钱帮钱,无钱帮助思想、技能、政策等精神文化的做法,让帮扶村学校师生不仅增加了课外科普读物知识,了解更多的科普文化知识视野,同时也实际行动体受和检验并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调研精准扶贫作重要讲话的精神。(杨德明 杨志成)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施秉县对13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约谈
下一篇:施秉:“爱心妈妈”织毛衣温暖新疆儿童(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