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麻料银匠村抱团发展民族银饰加工业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2-15 16:19:2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美丽迷人的麻料银匠村全景图

  本网讯 12月15日,在雷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扶贫办、西江政府及驻村干部的指导下,该县麻料银匠村召集28名新老银匠汇集一堂,举办雷山县2015年“雨露计划”基层组织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班。

  据悉,该村本次的培训班主要内容为:抱团复兴麻料兴盛的银饰产业、互联网+银饰产业、古老银饰工艺培训、银饰新工艺探讨、银饰品包装与销售等,此次培训为期14天。

  “在这里,男人不是银匠那是可耻的。”麻料村委会主任李玉昌说。

  麻料村位于西江镇西北部,村寨主体坐落在半山腰的阳坡上,干栏纯木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疏密有致,村寨四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全村170多户人家的村落里,出了近300个银匠。




热情好客的村民

 

  银饰加工自古就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产品主要有大银角、银帽、银手镯、银项圈、银衣片、银腰带、银戒子、银耳环、银项链、银壶、银碗、银勺等,种类繁多,传统的现代的应有尽有。

  这里的银器,都是纯银制作,工艺相当精美。无论是大到1米长的大银角,还是小到毛豆大的银耳环,无不栩栩如生。产品的价格根据用料、大小及工艺难度,大概在三四十元至上万元不等。

  光售卖银饰这一项,全村每年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年收入在上百万元的有13家,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也有21家。

  麻料和控拜、乌高三个村毗邻,三个村都盛产银匠,因此,人们把这三个村合称为“银匠村”。不完全统计,这三个村走出的银匠有1000余人。如今,这些银匠分布全国,在西江、凯里、贵阳、北京、武汉、广东、云南等地,或是自己开银饰店,或帮人加工银饰,把当地银饰工艺带到全国。

  七八十年代,麻料银饰产业最火爆,走进村里,到处是“叮叮当当”的捶打银饰声,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福建、浙江一带模具银饰的兴起,这里手工银匠受到冲击,至少一半的银匠破产。

  2000年后,随着雷山县旅游的兴起,这里的银饰加工产业重新兴盛起来,但这次的兴盛,是银匠走进全国各地景区驻扎,而原来村里热闹的银饰加工景象化为历史。

  “虽然我们村现在100多名银匠在全国各地发展得不错,但大家都是背井离乡,有很多土地荒芜了,村里出现了留守儿童和老人,今天我们开这个会,就是号召大家回到村里抱团发展村里的银饰产业,把原来零碎的分散的没有组织的银饰加工业抱团搞成集团产业,统一打造品牌,让大家回到村里能一样发家致富。”麻料银匠协会会长黄光勇说。

  如今,通往该村的“雷西”柏油县级旅游路铺油完毕,麻料银匠村的银饰复兴梦也许就要到来。(李雪)

责任编辑:杨平【收藏】
上一篇:雷山方祥乡巧用“三个支撑点”培育新型农民
下一篇:雷山县全力以赴做好教育“9+3”工作迎“省检”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