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村里现在是大变样了,新房子越来越多了,村子很漂亮,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危房改造工程,让我们的日子变得越来越滋润。”河口乡文斗村贫困户姜大爷乐呵呵地和笔者说。新房新瓦、花头滴水,民族风韵,整个村落呈现出一派和谐人居的新气象,这是河口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
河口乡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作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 为确保这一民生工程切实惠及群众,该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把好审批关、质量关、验收关,实行领导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切实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过程质量管理,努力实现让困难群众惠有所取、住有所居。
河口乡严格按照要求对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进行资格审查, 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实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对危房改造档案管理进行一户一档,做到改一户,销一户,确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此外,对危房改造资金实行专户资金管理,专款专用,经验收合格后,通过惠民专户补贴资金以“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危房改造户,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农村整体环境旧貌换了新颜。
“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如今农村很多人都想改善居住环境盖新房,但有时就差那一点钱,差一点也盖不起来啊,政府的补贴就像一只手,推了一把力。”岩湾村的贫困户范大叔一边说着话一边把乡、村干部请到家中参观他改造好的新居,门窗都是新的,客厅里还铺了点地砖,粉墙黛瓦的两层砖混结构新房子,怎么看怎么舒心,面积虽然不大却也够用。为了让最需要的人得到危房改造的补贴,河口乡把危房改造与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补贴政策向困难户倾斜,优先保证农村五保户、特困户、贫困残疾人户、低保户得到危房改造的指标。
同时该乡为把惠民生的好事办好,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规范操作、群众自愿”的原则,着力解决最贫困、最危险的农户住房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为了让财政补助在阳光下运行,该乡坚持阳光操作,三级公示,将资金用于解决最贫困、最危险、最需要的农户的住房问题,通过政策帮扶实现群众新居梦。
“把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作为确定危房改造对象的必要条件,将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首先纳入改造范围。”在改造工作中,河口乡制定了“个人申请、集体评议、入户核实、乡镇审核、签订协议、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等一系列严格的操作流程,确保层层把关、堵塞漏洞。
河口乡认真做好危房改造户的建档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严格落实一户一档,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从农户提交申请到最后验收,工作人员至少要进户3次。”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提交申请后,工作人员便开始入户走访调查,确定试点农户之后,要对改造之前的旧房、旧址留图片资料,施工过程在检查指导的同时留取图片资料,资料直接通过网络系统上报国家建设部。目前,每一户危房改造试点农户的信息都完整地保存在国家建设部网站,各级建设部门可以随时调阅、检查。竣工之后会同纪检、财政、民生等部门验收合格,然后拨付危改补助资金。
截至目前,该乡2015年共争取财政扶持危改资金456.36万元,投入实施五保户18户,低保户85户,困难户310户,一般户87户,共计500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目前已竣工471户,竣工率94.2%,剩余农户将年底陆续完工,这将惠及该乡500户农户群众,让500户贫困家庭圆了安居梦,目前改造好的农村贫困户已经陆续搬入新居度暖冬。(潘江平)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