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扎根基层 奉献青春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1-02 09:21:2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记从江县驻村干部吴跃能、吴新毅服务基层事迹

  本网讯 从江县自2015年全面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和“暖心秘书”服务计划以来,贯洞镇同步小康驻村干部、“暖心秘书”切实履行职责,扎根农村一线,服务农村一线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涌现出了不少先进典型,得到上级部门给予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由衷的认可。

  不忘初心 不辱使命

  “要当就当好这个第一书记,不能辜负组织和群众对我的期望”在样洞村村委宿舍内和吴跃能聊天时他一本正经地说道。

  吴跃能,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办公室工作人员,一位来自临县榕江县的80后小伙子。自5月25日受组织派驻贯洞镇样洞村并担任第一书记以来,这位身材瘦小的80后“第一书记”就开始在样洞村把他驻村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样洞村距县城39公里,距镇政府8公里。全村18个自然寨,30个村民小组775户4001人,均为侗族,村内有吴、欧、杨、梁、石等姓氏居民。国土面积13.3平方公里。该村属镇辖内典型偏远村,经济基础较薄弱,群众思想较为保守落后,全村没有固定的经济支柱产业,还是以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为主,整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都较低。

  入驻该村并深入了解该村村情后,这位80后“第一书记”先是一边组织村“两委”班子、老党员、群众代表、寨老召开会议共同商议、起草村内发展规划;一边积极对接扶贫部门调取村内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档案了解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又通过多方筹措,结合该镇稻鱼鸭复合养殖示范试点工程的实施,积极为村里争取到1000多只盛产期蛋鸭发放给梁旭周、欧云胜、吴先龙、吴胜君等20户扶贫对象户喂养,以此激发村里想干事、创业困难群众家庭的激情。

  当了解到村里有30多位像奶叔余、梁正斌、梁奶村见、梁旭文、梁正高的留守老人和20多名像梁家园、梁秋、欧茂成这样的留守儿童因检查、看病出行不便,吴跃能积极对接联系邀请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到样洞村,为村里留守老人、儿童免费体检看病。诸如此类帮助服务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胜枚举,吴跃能就是这样一头扎在村里默默干着、奉献着。

  “我们村里来的这个客家仔对我们好得很,喊医生上寨来给我们看病还不要钱,真是感谢他、感谢你们政府。”这是一位叫梁奶村见白发鬓鬓的老人对这位80后“第一书记”最中肯、最朴实的评价。“群众的热情点燃了我的干事激情,对接下来的工作我还有很多要做的,并且也有信心做好,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这位80后“第一书记”信心满满地说。

  群众的“暖心秘书” 孩子的“暖心爸爸”

  “妈妈,我们有新书包了,叔叔给我和弟弟买了新书包,我们想你们了……”在从江县贯洞镇潘今滚村11组吴智文家里,13岁的吴福利和8岁的弟弟吴福星正对着电话跟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欣喜地通着电话。

  村委会办公室里,吴新毅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一本台账,台账本封面“潘今滚村三特三留”人员台账本显得特别醒目,翻开台账本一摞表册里面记录的都是该村“三特三留”人员的基本信息,也就是账本里的这些人时时刻刻在牵动着吴新毅的心。

  今年来,从江县以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和“暖心秘书”服务计划为抓手,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合力共建留守儿童温馨家园。目前,该镇各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有251对,发动帮扶200余个,帮助解决问题786项。

  吴新毅,男,25岁,黔东南州科技局驻贯洞镇潘今滚村驻村干部,是从江县贯洞镇4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20余名工作队员中的一员。除了想方设法带动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外,潘今滚村里的“三特三留”人员尤其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是最牵动这位80后“暖心秘书”的心。

  像吴福利和吴福星姐弟俩的父母为了生活、为了改善家庭条件而外出沿海地区务工的留守儿童村里共有30余名。6岁的小杨平就是其中的一位,潘今滚村18组村民杨荣安夫妇过完今年农历年就又匆匆返回深圳打工去了,把小杨平留在家里给年迈的父亲带。当家访得知小杨平的父母还未来得及寄钱回家,爷爷正为今年孙子新入学的费用犯愁时,吴新毅毫不犹豫的从自己口袋里掏出300元钱给小杨平,让其顺利入学。“感谢小吴啊,是小吴帮了我们家的大忙,等我儿子媳妇回家了一定要请他到我们家里吃餐饭,让孙子的爸妈当面好好谢谢小吴”小杨平的爷爷跟村支书说道。

  就是群众一句句朴实而激人奋进的话语,一直激励着这位80后小伙子扎根在边远艰苦的一线农村,把青春奉献在农村。“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挂在他们脸上欣喜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也是我一路前行的动力”当问起驻村感想时吴新毅如是说道。(彭泽熬)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清理城市“牛皮癣” 揪出江湖“假郎中”
下一篇:民警因公负重伤 组织关怀暖警心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