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贵阳、凯里和从江的演出后,4月17日、18日,大型侗族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先后在桂林市和广州市演出,引起了极大反响。
两场演出在正式演出前,票已告罄,两地市民、音乐制作人、文化学者、游客、音乐学院学生等把剧院挤得满满当当,不少观众站了一个半小时,在过道上看完了演出。一个个精彩节点,获得观众的如潮掌声。散场时,不少观众们还留在座位上久久回味……
4月17日下午3时,《行歌坐月》在桂林市漓江剧院开演。音乐制作人骆子韬认为:“这场演出是在探索一种民族音乐新走向,国际性的音乐语言和本土音乐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产生的碰撞,达到的效果,我们可以从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得到答案。我觉得贵州的侗族大歌已经是走出来了,我希望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听到中国很有特色的民族音乐。”
据了解,去年9月25日,贵广高铁开通前,黔东南州与桂林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经济社会发展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此次巡演也是黔东南州和桂林市文化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4月18日,《行歌坐月》登陆广州,在星海音乐学院演出,同样好评如潮。星海音乐学院音研二学生林秀芬看完《行歌坐月》,已是热泪盈眶。她说:“这个诗剧彻底感动了我。能现场接触到像侗族大歌这样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真的是一种幸运与惊喜。”
《行歌坐月》执行导演赵海风说:“侗族大歌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由此让人想到了在大山深处有那么一个民族,他们乐观、向上、友爱、互助,就如我们在最后写下的剧词一样,‘让爱的歌声随云而飘荡,让歌中的爱随江水流淌’,我们要做的是去传播这种爱,爱的理念、爱的信息、爱的情感。”(潘皇林 杨光能)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