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好、共产党亲,共产党和人民心连心;共产党好、共产党亲,共产党是咱们的带路人;领咱走上富裕路,帮咱扎下幸福根……。”“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给我们村派来了一个‘指挥官’呀!”乌瓦村支部书记余志勇这样地唱着、感叹着……!
与村民心连心
“我们村现在来了这位‘指挥官’,我们心理也踏实多了!”余书记对大家这样说。是因为党和政府所派的这些驻村干部代表的是党和政府沉下基层知民情,真蹲实驻接地气,犹如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他们结合实际,各尽所能,各显所长,创新方式,多样惠民,加快同步小康建设步伐。
驻村干部杨茂鑫进驻乌瓦村后,深入村寨走访群众,摸底调查当地生产生活状况、弄清乌瓦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摸清村情和民俗、掌握村情民意,了觖情况后,杨茂鑫第一件事就是急需在村委专门成立了干群连心室,每天开门接待群众前来咨询,这样每天集所有村里智囊后,杨茂鑫收集、梳理后,与村党支部、村委及群众一起协商制定符合本村的发展规划。
目前,走访群众210余人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7条,解决困难问题12个,计划协调项目7个,计划协调解决资金85.5万元,办实事好事16件,化解矛盾纠纷1起,在村委专门成立了干群连心室1个。
做村民的传播者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是属于广大群众的‘中国梦’”。“在做任何事情时我们要时刻记住把群众放在首位就是要换位思考,只有站在群众的立场才能知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予群众所需”这是驻村干部杨茂鑫每次在和村“两委”开会时常说的话。
驻村工作以来,杨茂鑫配合村支部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村串户,宣传好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放宣传资料,为群众讲解党的政策方针,同时,通过会议宣讲、广播宣传、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宣传农村消防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宣传教育,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国家的各项支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妇女小额贷款”、计划生育等政策,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同步建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截至目前,召开座谈会6次,培训党员群众120余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800余份,宣传横幅8条,举行地质灾害演练3次,立地质灾害逃生标牌9块,此外,还协助完成消防安全小黑板的装订,农低保的评议和危房改造的摸底调查等。
助村民走上富裕路
面对茫茫的高山,如何做好乌瓦村的驻村帮扶工作,如何引领郎德镇乌瓦村同步小康,这是摆在驻村干部杨茂鑫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因为这样的艰巨任务变成了杨茂鑫的发展动力,杨茂鑫深入乌瓦村稻田、土地、山林调研,积极探索适合发展该村经济的新路子,原生态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从效益上和政策扶持上都符合乌瓦村的发展。
在驻村干部杨茂鑫的带领下,余志勇等党员群众带头自筹资金、联系帮扶鱼苗,利用自家水稻田共20余亩进行稻田养鱼,共放鱼苗8000条,受益户达到10余户,此外,杨茂鑫还常利用空余时间召集村民培训稻田养鱼技术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到目前已经培训了150人次,经过培训和细心的培育,如今田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成活率达到98%。预计到秋收季节,条鱼估计0.8斤∕条左右,这将会是乌瓦村的一笔不错的收入。同时,杨茂鑫已经联系民族局立项申报乌瓦村稻田养鱼示范项目,现已经向省、州申报,在等待审批当中。
此外,驻村干部杨茂鑫和乌瓦村民一样,都被发展道路所引领,在同步小康发展的这条船上,杨茂鑫开始他的发展长跑运动,奔波于村、县局、州局之间,跑项目、拉资金,在“娘家人”县民族局牵线搭桥下,现已申报包括稻田养鱼示范项目、寨内步道化完善项目、实施人饮消防工程、主步道太阳能路灯、排水沟加固建设、乌瓦村干条娜达堡坎等6个项目,涉及项目资金84.5万元。同时,积极带领群众在山上发展茶叶、药材、花椒、黑毛猪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引领群众在建成以户为单位同步小康村寨中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发展之路。(潘明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