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从“深藏山硅”到“新农村试点村” 乌东村里笑声甜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6-26 13:04:1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想不到我们乌东村会通柏油路了,更想不到村里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啊,现在我们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坐在家门口香樟树下乘凉的村民杨光敏会心地笑着说。

  3年前的乌东村,“深藏山硅”无人知,是雷山县典型的贫困村;3年后的今天,有着120来户、500多人的乌东村一跃成为全县、全州乃至全省有名的“文明村”“新农村试点村”。这得益于有好的班子、便捷的公路和全新的观念。

  好“班子”,让发展引领了乌东

  “好的、强有力的班子带领我们村走上了和谐、发展的道路”乌东村民对村干部纷纷点赞。

  乌东村历来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注重从复退军人、高中或大学毕业还乡、经济能人中培养和选拔青壮年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确保了村班子的战斗力。而“用制度管好人,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是乌东村历届班子的共识。因此,有关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及社会管理等20余项制度不断得到建立、完善。近几年来,该村从未发生过一起刑事和上访案件,呈现出“个个遵法纪,户户守诚信”的良好局面。村里争取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多个,资金400多万元。完成进村油路改造1.8公里、村寨步道硬化4200米、民房改造25户、农户房前屋后硬化4440平方米、寨内排污沟修建1700米、污水处理池2个、沼气池建设85口,另外完成芦笙场、风雨桥、寨门长廊、村综合楼等建设,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村容寨貌大变样。

  强“产业”,让富裕滋润了乌东

  “在家采茶、搞建设,一年的收入不少于5万元。在家同样有产业,还可以照顾老小,不想再外出漂泊闯荡了。”村民杨昌松说。

  乌东村抢抓发展机遇,以农村“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为抓手,以“两推动、四做强”(素质推动、示范推动;做强茶叶产业、做强蔬菜产业、做强畜牧产业、做强旅游产业)为载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特色蔬菜、天麻、牛、羊等种养殖业和旅游业,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致富路子,乌东村的穷、旧面貌荡然无存。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040元迅速提高到6128元。

  黑“玉带”,让外界认识了乌东

  黄里至乌东旅游公路横穿乌东村寨脚,紧紧将西江千户苗寨、雷公山景区及县城区串联成线,在实现旅游景点综合性价值有效开发的同时,为乌东村发展种、养殖产业及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先机。旅游路开通后,到西江千户苗寨和雷公山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地走进乌东村领略农家习俗和风光,乌东的旅游区位优势在凸显,“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2014年来,到乌东苗寨观光、体验民俗的游人达1000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万元以上,旅游业效益在乌东村开始得到显现。旅游公路让外界认识了乌东,拉近了乌东与外界的时空和距离,外来游客纷纷走进这雷公山深处的“桃花源”。

  新“观念”,让文明走近了乌东

  作为苗寨,乌东村的节日和酒席也别样多,以前很到村民因成天‘泡’在酒桌上,使人变成“好吃懒做”,延误农事耽搁农活,导致农民很难富起来。如今,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乌东人生活的节奏,同时引导村民自觉摒弃“庸、懒、散、浮”等陈规陋习,积极营造出文明、勤俭、清廉的社会新风尚。为彻底改变脏、乱现象,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员一帮一”、党员服务在“农家”、“整脏治乱进农户”等活动,从而使村民从“小家”观念转变为“乌东是我家”大观念。组织党员群众实施村寨绿化、亮化工程,共栽种各种绿化树500余棵,完成村里三条河流治理1300多米,当年撒满牛粪、猪粪、污水横流的村间小道,全部被硬化联户路取代,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子里欢声笑语,歌声飞扬,幸福指数洋溢在乡亲们的脸上。

  如今,走进乌东,看到的是“屋前搭瓜架、屋后栽果树、屋檐挂葡萄、屋脚清溪流”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给人以恬静、清爽、优美、与世无争的感受……(李格林)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结构调整出成效 科技杨梅富农家
下一篇:雷山举办第二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组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