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黄平:“一事一议”进山村 恩惠百姓暖人心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9-11 09:04:40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2009年,黄平县作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试点县,一事一议正式走进且兰山村。

  自此,各族群众忙着修路修桥、兴建水利、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煎熬,原来的小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新州镇 学坝村

  一栋栋靓丽的农家小楼依山而建,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串起家家户户,沿路而立的路灯漂亮别致,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富有民族气息的芦笙表演场和文化健身活动场上休憩……

  这是近日笔者走进黄平县新州镇学坝村看到的一幕,而这仅仅是黄平县众多苗寨的一个缩影。

  学坝村党支部书记吴光明告诉笔者,作为黄平县“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项目整村推进的试点村寨,学坝村近几年共申请到国家财政奖补资金200多万元,目前已经把硬化路修到各家各户,兴建了垃圾池、水冲式户厕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起了村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场所、村卫生室等,村容村貌大变样。

  “在以往一到下雨天、化雪时,家门口的路上全是泥,来回的车辆把路压的都无从插脚。秋收运输农产品,别提有多难走了。如今铺设的这条水泥路,彻底改变了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给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新州镇学坝村吴家院组村民杨光兴高兴地跟笔者这样说到。

  黄飘新庄村

  “尽管今年干旱严重,我们村里的自来水还是有水的,这多亏了县里实施的‘一事一议’项目。要不,我们一定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抬水。”

  说起自来水一事,原来的黄飘乡新庄村,撤乡并镇后的新州镇新庄村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他们彻底地告别了“吃水难”问题。

  早在前些年遇到干旱季节,村民饮用水要到几公里的山上全靠肩挑背驮,一天也就是两趟,问其原因,就是山路不好走。

  为解决这一难题,该村巧借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的东风,申请上级财政奖补72万元,村民纷纷投工投劳,不仅修通了路,而且实施道路硬化等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同时把几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了家。村上178户800余人的安全饮水的实际难题得以解决。该村会计杨子华对笔者这样说。

  县财政局办公室

  走进黄平县财政局办公室,标识着“一事一议”字样的文件夹整齐的躺在文件柜里,这里记载着全县群众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的分分厘厘。

  2009年到2012年,黄平县共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105.22万元,群众投工个数75.13万个;完成村级公益设施740多个,硬化村内户外道路860多公里,改造沟渠7.6公里,建排污沟17.43公里、桥涵5座、垃圾池52个、公厕14个、消防池15个、花台4700多米、活动场所1.78万平方米,安装简易路灯1400多盏,惠及11乡镇183个行政村564个自然寨(组),直接受益群众28万余人。

  眼前的一组组数据,清楚地展现着黄平县农民群众受益于“一事一议”项目的点点滴滴,他们就是靠着这样的涓涓溪流,汇集成了今日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吴 鹏)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黄平从严从细狠抓迎接机场通航各项准备工作
下一篇:黄平“四”字法推动同步小康示范创建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