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微服务”
政务微博发挥“大合唱”的功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是部门联动,相互“埃塔”。如在“帮联驻”工作中,各单位、部门相互“@”,线上、线下互通,实现了社会价值,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六一”“七一”期间,各单位、部门到加榜乡开展捐赠、慰问活动,收到了群众的若干感谢信和留言。二是倾听民心,反映民情。“气象信息、公益服务、旅游贴士”这些看似零散的小资讯,却带来大帮助。如前段时间,大批户外山地旅行社在微博私信,欲前来加榜探险。微博提示雨量大,山路湿滑,危险系数高,劝其过段时间再来;同时解决农民的烦心事。有些土特产滞销,可在网上呼吁联系买家;一些NGO志愿组织通过官博,给乡里的孩子们送来了学习用品、衣物,帮助了部分留守儿童。三是特色渲染,借船出海。加榜除了秀美梯田,还有香猪、煨酒、韭菜等特产,有壮、苗、侗等多民族特色的歌曲、建筑、舞蹈,有多种濒临灭绝的保护类植物、稀有动物,这些原生态元素无不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和媒体。通过官博,几家中央、省内媒体都前来加榜报道,提升了县、乡知名度。因此有了微博阵地,借助外力形成了宣传合力。
“微出民心,博得喝彩。”从江县加榜乡政府官博开通两个月,发布消息74条,转发36条,回复咨询30余条。从重新说话到博得喝彩,正是政务微博的微姿态,用真诚的心及互动的触角深入微观的民情民意中,与各单位、部门、群众进行有益的实践;正是政务微博的微速度,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回复民的诉求,深入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是政务微博的微服务,接地气涨人气,增强了公信力、领导力、执行力。如此,加榜乡政务微博,逐渐获得网民的认可,赢得群众的一片喝彩。(李璐璐)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