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黎平女大学生自创女子新天地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3-07 09:20:0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在“3·8妇女节”黎平县妇联等有关单位举办的演讲会上,一个并不太精彩的演讲深深地震撼了所有在场的听众,那就是来自黎平县地坪乡的侗族女大学生吴文美那朴实而诚真的叙述。今年27岁的吴文清毕业于贵州省遵义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和现在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读函授大学的苗族女孩杨珍珍一起自主创业,敢闯敢干,向荒山要“黄金”,两年多时间内,硬是在荒郊野岭迈开了艰苦创业成功的第一步。她们那种连男孩都比较少有的勇气和韧劲,让所有在场的听众嘘唏不已。下面就是吴文美在这次演讲之中自己叙述的创业史诗:

  “······2010年,我和珍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片荒芜人烟的荒山野岭,安营扎寨,开始了炼山垦荒的实际行动。

  我俩选择的创业基地,是距黎平县城36公里的岩洞镇铜关村燕洞山,开发的项目主要是油茶林种植,初步创业的规模为500余亩。当时,我们俩的手头仅仅只有靠打工赚来的13万元,钱不够,又向亲朋好友借了6万元,钱还是不够,县林业部门补助了9万元油茶基地建设资金。我们将这些资金全部都投入进去。

  我们投入的不仅仅只是资金,我们所投入的是整个身心,是我们的青春年华······炼山的时候,她25岁,我26岁,但是,我们自己非常自信地认为,我们已经是长大成人的成熟女性啦。我们2008年一同到上海打工、摆地摊。2009年,又一道在凯里做导游,2010年一起回到黎平开餐馆。在开餐馆的那段时间,我俩发现,黎平侗乡的生态油茶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潜力和市场远景相当可观。我们决定种植和开发油茶产业的时候,县委、县政府也在鼓励和号召大力开发油茶和茶叶产业,县委和政府发出的号召,更加坚定了我们种植和开发油茶产业的信念。

  我们一边打点着自己的餐馆,一边寻找着理想的生产种植基地,几经周折,我们终于选定了岩洞镇的燕洞山。

  既然选准了自己要走的道路,那就不论如何也要走下去了。

  我们毅然出让了苦心经营了8个多月的“生态食府”,在燕洞山上搭起了一个简陋的窝棚,开始了新的创业旅程。

  白天,我们和当地农民一起挖土垦荒,晚上,我们就睡在用几根木棒和一块塑料布搭建起来的窝棚里。在那漆黑的夜晚里,两个女孩独自睡在那荒郊野岭上,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白天的劳累,让我们很快忘记了惊慌与恐惧。天亮了,我们双手的血泡用疼痛催醒了我们,第二天的艰苦创业又重新开始了,手掌上的血泡被锄头把磨破了,咬着牙坚持干,脚脖子被扭伤了,还是接着干,口渴了,喝一口山泉水,劳累啦,到树荫下坐一会,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们就是这样挺过来的。

  炼山的时候,五百多亩的杂柴被丢掉,确实非常可惜,我们就想到把这这些杂柴烧成木炭。可是,烧木炭从来都是男人的事情,女孩子烧木炭,开天辟地的头一次。

  我俩自己用油锯锯杂木,自己挖炭窑,自己烧木炭,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烧出了三千多斤木炭,收入4800多元,我们获得了开荒种油茶的“第一桶金”。

  为了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我们采取了以短养长的生产经营模式,第一年,在油茶幼树林间套种西瓜。2011年夏,又套种了名贵中药材瓜蒌。同时,在县妇联的帮助下,学习到林下喂养土鸡的技术,在山上喂养了2200多只土鸡。

  经过我们艰苦努力的奋斗,我们小小的油茶林基地终于建设得有点像模像样的啦,2011年6月,经过县林业部门的验收,油茶林成活率为92%”。

  叙述是属于冷叙述,掌声确实热烈的。(黄沙 唐学章 龙讯)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黎平县工商局开辟绿色通道助推微企发展
下一篇:黎平肖红霞获省公安厅“文明服务标兵”称号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