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收购现场
11月2日,岑巩县客楼乡白家坝村村民杨金万和妻子一块来到当地烟草收购站缴售烟叶。“今年种了36亩烤烟,出去买化肥、农药和请帮工等费用,可获得纯收入10多万元。”杨金万笑容可掬。
在平庄乡后坪村通往该乡烟叶收购站的村道上,种烟大户丁祖成开着自己今年花了16万多元新买的东风货车正在帮助烟农运送烟叶。“自家种的120亩烤烟已交售完毕,收入30多万元。”丁祖成说,他用自己近几年种烟赚来的几十万元买了3辆货车跑起了运输,农忙时帮助附近烟农运送烟苗、烟叶和化肥等。
据了解,今年岑巩县共有10个乡镇、74个村、266个组1183个种烟主体,种植面积32950亩,签订烟叶收购合同70000担,全县有5个烟叶工作站进行烟叶收购,其中:天马20000担、平庄10000担、凯本18000担、客楼13000担、河塘9000担。自8月19日经县烟草专卖局批准准予收购后,岑巩县全县各站陆续开磅收购,截止10月31日,全县共收购烟叶76899担,占收购任务的110%,烟农收入逾7664万元。
早在8月17日,岑巩县就召开了全县烟叶收购工作会议,对今年烤烟收购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烟叶收购工作领导组,县人民政府与各有关乡镇签订烟叶收购目标责任书,印发加强烤烟收购工作通告,明确收购期限,要求各乡镇、村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组织烟农持合同卡到指定烟站交售烟叶。同时要求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和烘烤指导,确保烟叶质量。
各烟叶工作站按照要求成立了烟叶收购工作组和消防领导机构,对收购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磅秤等收购设备都由计量单位出具检定报告,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对收购人员培训学习,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样收购,全面推行“电话预约、预检定级、委托交售、抽检入库”收购模式,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加快了收购进度。完备各烟叶工作站各项台帐,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热情服务,设立便民服务设施。
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责任制,成立烟叶质量检查小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收购调拨等级质量预警机制,通过烟叶收购调拨系统对各烟站的烟叶收购调拨情况进行网上监管,对等级质量问题严重的,将派人进行检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以杜绝人情烟、后门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根据烟农需要,烟草部门还组建了10支700余人的专业分级扎把队伍,解决种烟大户劳动力缺乏难题。
由于今年雨水较多,影响了部分乡镇烟叶产量,对收购工作造成了一定压力,岑巩县烟草部门一班人按照省、州要求,积极深入基层,多做群众工作,督促烟农依照优质烟叶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烘烤、分级、交售,确保收购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促进了烟农增收致富。
目前,该县烤烟收购工作仍在继续,预计可收购烟叶8.5万担,创收近亿元。其中烟农增收8500余万元,户均增收7万余元;当地财政创收2200余万元;全县按23万人计算,可实现人均增收近500元。烤烟产业呈现出烟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多赢局面。(杨政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