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新生活的美丽画卷——黄平县新农村建设扫描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08-16 09:40:55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据贵州日报消息 盛夏,记者走进黄平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听到的是村民改变村寨面貌的感人故事,看到的是一幅幅新生活的美丽画卷。

  不久前,黔东南州在黄平县召开全州新农村建设现场交流会。会议选在黄平,是对该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肯定。

  此前,黔东南州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了8个检查组,对21个省、州级试点村进行了阶段性考核,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排名第一。在新农村建设中,黔东南州三级试点村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黄平县更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自2006年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黄平县立足本县实际,抓示范、促带动,抓重点、求突破,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实施省级试点村1个,州级试点村1个,县级试点村4个,通过试点村的实施,积极探索农村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和新举措,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新’,特别是思想观念一定要新,发展方式一定要新。只有切实转变固步自封、依赖观望的旧观念,树立开放创新、自立自强的新观念,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不思进取观念,才能让新农村建设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黄平县委书记吴克说。

  在新农村建设中,黄平县以树立“五子”(强班子、树旗子、寻路子、争票子、亮寨子)理念,采取“五抓”(大抓宣传培训,狠抓村庄整治,重抓产业开发,真抓生态保护,实抓民主管理)措施,实施“五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生活城镇化、村庄建设规范化、村级管理民主化、居住环境园林化)工程总体思路,创造性地开展生态和谐富裕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6年,该县就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3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5年来,全县试点村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10万元,捆绑部门投入资金3600多万元,主要用于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技术培训、产业开发等。

  同时,黄平县还采取组建宣讲团巡回演讲、召开培训会、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激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围绕“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联动共建”的思路,结合本县旅游发展战略地位,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着力打造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温水塘、草芦坪冲山组和红梅街、寨碧河边组、重安镇何家寨等示范点,让广大农民群众切身感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风貌、新气象和新变化。

  在新农村建设中,黄平县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重抓农产品市场培育,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去年,该县就有13个农产品获国家认证,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成立了黄平农村经纪人协会,放宽经营政策,为农产品走向外地市场架起了桥梁。目前,全县农民经纪人已发展到4580人。此外,通过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58个,涌现出野生食品合作社、蔬菜合作社、马铃薯合作社等优秀企业,为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5年来,黄平县涌现出各具特色的试点村,寨碧村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使村民参与村级管理和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推动了全村的新农村建设,令该村近5年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法制示范村”等30多项荣誉。草芦坪村以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成立马铃薯合作社带领农户发展马铃薯,现已建成800亩的稳定基地,并不断向周边乡镇发展。温水塘村发展乡村旅游,集“农家乐”和“乡村旅馆”于一体的经营户就有12家。农户刘朝平自2008年开办“温泉农家乐”以来,仅餐饮一项年收入就达20多万元,农家旅馆年收入10余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今,黄平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试点村共建成5000亩优质米基地、1100亩鱼苗繁殖基地、3000亩经果林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实现95%的寨道硬化,40%的农户实现了“三改”(改厕、改灶、改圈),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000元增长到2009年的3500元。建成的村级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设施,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

 

(熊诚)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象山青联情系黄平山区贫困学子(组图)
下一篇:黄平县开展村级纪检员业务培训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