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黎平“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引领新农村建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11-13 16:13:0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港讯 (通讯员 州志光 姚吉宏)“飞机通航,‘两高’在建,生活更富裕,农家喜开颜……”这句顺口溜道出“四在农家”给侗乡黎平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深切的感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势在必行!

    “穷则思变”。曾一度贫穷落后、交通闭塞的黎平县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七个一”和“五通三改三建”,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落户黎平,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明确了,关键在行动。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一场与贫困落后较量的大决战在黎平县悄然铺开……

    黎平县围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采取“党政引导,村组自治,群众为主,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赞助”的工作机制,各级党政领导和基层干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每年全县从相关单位抽调一百多名干部带着点子、项目和资金,深入到创建点上,从一村一寨、一家一户抓起。       
    单位捐助水泥等部分建材,干部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因地制宜改变农村屋内外环境。水泥硬化了村寨步道,柴灶改成沼气灶,厕所改成水冲式,石块垒砌花坛,平整后的操场竖起了篮球架。村寨、乡镇之间的民族节日文艺活动、体育比赛成了农民常盼常有的赏心乐事。


     “四在农家”活动把“富”放在第一位,该县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优质大米、优质茶叶、高产油茶、生态畜牧业、中药材产业、乡村旅游、劳务输出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增加收入快的支柱性产业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四在农家创建点上的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路更清、路子更宽、速度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大跨步式的增长。”提到“四在农家” 创建活动,相关单位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四在农家”改善了生活生产环境,农村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实施“五通三改三建”,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大部份农家用上了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部份村民都进行了改厕、改灶,村里建起了图书室、村民活动室、农技培训所,村民们学有场地,乐有场所。农民群众卫生、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蔚然成风,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四在农家”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各级党组织坚持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在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在党员致富能手中选拔村干部,使农村党员队伍得到发展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干部深入基层,为农民办实事,呈现出干群心连心,共建新农村的喜人景象。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黎平德化附中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教学监测考试
下一篇:黎平有机农产 对准泛珠三角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