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地区群众看病就诊率,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感和就医满意度,麻江县积极探索,始终坚持实践为真,特别在引进和培养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上下足功夫,通过“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继续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医疗人才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人才质量的提升虽然加强了基层医疗效果及医疗服务水平,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难度大,基层医疗机构“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困局亟需关注解决。
一是人才培养周期长,滞后的医疗条件导致所学专业技术不能学以致用。全科医生、转岗全科医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等各类免费培养培训政策虽已实施,但培养一个全科医生、转岗全科医生最少需要1年时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训至少需要3年,且经过培训后回到基层在对比医疗服务较发达、临床知识更丰富的培训单位,面临的是基层医疗环境差,专业医疗设备少或不适用的尴尬境地,导致专业技术不能全面施展。如部分乡镇卫生院任存在医院楼体陈旧,随处可见墙面起销,楼层漏雨等情况,多次修补改建后,基本满足常规诊疗需求,后经县级五室项目建设,逐渐设置了心电图室、DR室、B超室、远程会诊室、检验科、儿童预防接种等,可是更上一层的检查项目无法开展,部分疾病难以进一步诊疗,专业技术人才“功力”难以百分之百发挥,导致群众就诊满意度降低,专业人才出现招不来留不住的两难局面。
二是基层就医病患少,福利待遇偏低。造成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的现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待遇差距无疑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首先“花小钱看好病”是所有病患的希望,但是在当前医疗报销比例政策不断向基层倾斜的情况下,仍有绝大多数病患选择奔向大医院看病就诊,而导致人们对基层医疗水平的不信任的重要原因就是高水平人才缺乏。其次依据医保政策,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购入需严格控制,零差率销售,甲类、乙类药品分类,基本药物制度等控制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选购,在倡导使用基本药物的环境下,又因为基药利润小,药商配送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病人流失,收入大大降低。加上乡镇卫生院实行分科后,自求发展,业务虽然有所上升,效益有所提高,改变了之前没有发放临床福利的面貌,但是在这个经济利益驱动的环境下,基层医务人员生活质量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就仍然留不住临床医务人员的长久就业。
三是基层偏远业务繁琐,疲于应付各类检查,晋升空间小,难以专心看病就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多处于偏远、经济较为落后的山区,由于地域文化限制,辖区内群众看病就医意识不够高。加之为抓好健康扶贫、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等各类工作,所有基层医务人员需全部学会“万能”的基本技术赖以生存,能值班、能下村、能出诊、能做资料、能迎检、能考核......,使很多人身心疲倦,无心专研业务工作,使其所学的东西不能施展应用,且没有专科学科带头人,业务得不到指导和提升。如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房小,人员少,经费不足,缺少健全的部门科室,多数只有临床科、公共卫生科、院办三个职能部门,开展业务同时,还要兼顾业务资料上报、考核、迎检等。除了科主任,没有更好的业务骨干及学科带头人,业务指导欠缺,得不到提升,长期以往,基层医务人员心里负担大,做事不能胆大创新,逐渐失去工作热情。
如何才能留住人才?破解基层医疗人才缺乏的难题,需要更加强力的制度保障。比如财力投入增大,对新进招聘人员采取合理有效的束约机制,绩效工资分配更合理,解决职工住房等配套设施问题或许可以对当前困难进行分类解决。(李邦剑)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