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守护民族财富——台江供电局专注保护千年苗家古村落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1-12 15:04:08  来源:  

  守护民族财富——台江供电局专注保护千年苗家古村落

逐户排查安全隐患

有序施工

  本网讯 台江县,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现有67个行政村,在已公布的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中,全县共有37村入选,有27个民族村寨被中央、省、州民委等部门列为重点保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目前全国保存较好、代表性较强的传统(苗族)村落聚集地。同时也是台江县传统村落文化的精髓,苗族文化的主要承载地,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原貌”,就是保护好台江土地的苗族文化血脉。

  据了解,近年来,台江县按照“保护苗族文化、先保护苗寨”理念,着力通过对苗族传统村落保护和扶持村落经济社会发展来传承、弘扬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在这场“把脉保护古村落,打造苗族历史文化村落品牌”的持久战中,台江县供电局积极响应台江县委、县政府号召,勇挑社会责任,精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保护苗族文化、先保护苗寨”的战略思路,深入推进电力改造进村入寨驻点访民工作,进一步加强苗族古村落的配电线路安全隐患排查,重点防止发生电气火灾,提出村寨电路整改意见,免费给予技术方面的支持,助推打造台江苗族历史文化村落品牌。

  “现在供电局的服务很好、很到位啊,现在家里的电器多了,电不够用,他们免费给我们换容量大的变压器。线路老了,他们不会因为施工而破坏我们原来的建筑,什么事和我们老百姓商量,考虑得很周到。”台江县施洞镇巴拉河村村民熊和天说。施洞镇巴拉河村,这个坐落在清水江畔的美丽苗族古村落,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住建部门的 “古村落建设”规划,整个古村落自2013年以来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整体升级改造中,从美化迁移景观大道沿线的配网线路,到完善贯穿古村落的线路及电能表,台江供电局都全方位助推巴拉河古村落开发项目进程。从配电线路改造设计和施工,都要考虑到不破坏原有的“村容”,细到村内明清古建筑、苗族木楼的维修和保护,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和施工。

  据悉,台江供电局从2010开始实行农村低压线路及电能表升级改造项目,仅2014年到2015年两年间,该局一共投入小康电项目共有24项,总投资3157.6万元,建设10kV架空线路长度60.00千米,0.4 千伏线路93.97千米,柱上开关5台,增容53台,共7270千伏安,更换电能表13207只。农网改造覆盖了巴拉河村、阶薅村、反排村、歹忙村等42 个村寨,惠及农村用户15000余户。

  在为做好包括巴拉河村在内的多个古村落电力设施等整体升级改造工作之初,台江县供电局在全县八个乡镇(全县八个乡镇都有中国传统古村落)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电力指导员,并公布电力指导员服务电话,利用指导员懂专业,懂业务的优势,深入驻点村查访民情,开展全县古村落建设电力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工作。


细心施工

  2014年9月,中国民生银行·中国扶贫基金会“美丽乡村—反排古村落保护项目”落户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做为国家级重点古村落保护单位,反排村也积极规划和改造村落基础电力设施等。改造前,反排村当地的架空线路影响景区美观且存在防火隐患,为做好反排村的古村落保护工作和整体升级改造推进,台江县供电局对全村改造升级中,标注古村落里面的古建筑和古树古物,定期安排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巡视、维护。在规划中,计划取消横跨村落上空的架空电力线路,采用电缆进线,以保持整体苗族古村落建筑格局的视觉完整。目前,工作正在推进。

  从清水江施洞镇的江边苗寨到雷公山南宫乡深山里的神秘苗寨,从国家级保护古村落方召乡反排村到县城台拱镇国道边上不起眼的温泉村。这些散布在台江土地上的37个苗族古村落在近年的保护和修缮中,始终得到了供电部门的全力支持,台江县供电局始终甘当台江县委、县政府和八个乡镇的古村落“电保姆”,勤勤恳恳的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一村一寨电力保护和改造工作。

  “台江供电局为我们增大容量,还美化村内线路和供电设施,最大限度保留了我们村原汁原味的苗族民俗风情。”又一个“古村落”老屯乡长滩村支书李平洲介绍说,有了台江供电局的鼎力支持,使他们对打响自家村寨“苗族古村落”旅游品牌更有信心。(马业波 刘开福)

责任编辑:杨平【收藏】
上一篇:台江示范性幼儿园“送教下乡” 推动乡镇幼儿教育发展
下一篇:台江县示范性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孩子快乐而幸福的一天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