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银绣智慧工艺品大赛 个个蛮拼的(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1-04 10:02:3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我们一家,祖祖辈辈都做土陶瓷,已经有120年了,我是第四代传承人,以后孙子也做,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为了参加这个比赛,我的参赛作品都做了2个多月了!”雷山县长丰村土陶瓷制作人罗辉虎激动地说。

  据悉,第三届“和美雷山 银绣智慧”民族民间工艺品大赛从8月份开始启动,8月份至10月为个人作品筹备阶段,11月12日为作品现场比赛,作品的得分由前期作品分加现场比赛分两项组成。

  “今年参赛人数比去年翻一番,今年我们的比赛省外的也可以参加,人数达到400多人,我们期待技师们百花齐放,将原生态的银饰制作、刺绣技艺、土陶瓷和芦笙工艺展示给大家,让苗族文化走出雷山、走向国际。”雷山县民族文化交流发展中心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李胜康说。

  祖孙四辈做土陶瓷,曾是景德镇陶瓷工艺品大赛二等奖的获得者

  据了解,往届“和美雷山 银绣大赛”只是银饰制作和刺绣技艺的大比拼,今年,新增加了土陶瓷和芦笙工艺两个项目。


雷山县长丰村第四代土陶瓷制作人罗辉虎制作的参赛作品 王莉摄

  “120年了,土陶瓷第一次列入雷山赛事,我特别开心,当然要参加啦!我们祖孙四辈都做土陶瓷,我家的土陶瓷,原生态、质量好、实用性强,曾在景德镇陶瓷工艺品大赛获得了二等奖哩!这次比赛,我用苗族祖先蚩尤“头有角”的形象作灵感,争取拿第一名!”雷山县长丰村第四代土陶瓷制作人罗辉虎信心满满地说。

  绣娘不改苗族元素,大胆创新,期待作品市场化

  据介绍,雷山银饰刺绣工艺,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已经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今年的比赛,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从小就喜欢刺绣,绣了几十年了,这一针一线,绣出了苗家人的灵魂与智慧、品德与才能、祖先的传说与故事。每一幅作品,都寄托我的情感和愿望,所以作品完成的时候,我特别开心。”绣娘杨阿妮一脸陶醉地说,仿佛陷入了作品的故事里。


杨阿妮绣业的员工在绣参赛作品 王莉摄

高度对比色的雷山苗绣


雷山服饰集银饰刺绣玉一身 李雪摄

苗族服饰,穿在身上的史书

  “今年,为了十佳绣娘的称号,我大胆创新,绣的是苗族图腾崇拜和苗族历史迁徙传说。在不改变民族元素的基础上,我在配色、图案、针法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并把刺绣工艺与服装设计、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了一幅有故事、有寓意、有市场价值的刺绣作品。我很期待这次大赛,希望通过检验,判定我的作品是否得到社会认可,是否有市场,我才能提高自己。”绣娘杨阿妮一边忙着刺绣,一边热情地介绍着。

  敲敲打打九个月,期待入围“八强银匠”,争夺冠军

  大赛评分标准显示,本次大赛采取百分制计,其中挖掘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精神及风俗习惯占30分。“为了这次大赛,我敲敲打打了三个月,终于在苗年节前完成了作品。我设计的灵感源于蝴蝶妈妈始祖与水涡纹神话故事,按照评分标准,我又大胆融入了苗族宗教巫术,使作品看上去热闹而有生命力。我相信,再加上我熟练的锻造技术,这次大赛,我一定能进入“八强银匠”,争夺冠军。”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黄培银说。


雷山传统银饰工艺 李雪摄

  据介绍,银饰制作,由绘图到雕刻和锻造,共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非常复杂,每一步必须精益求精、细致入微,银饰制作是璀璨的苗族文化手上的记忆。

  芦笙人制作特色芦笙,雕刻、银饰技术锦上添花

  苗族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鸣管构成,此次大赛,首次引入芦笙技艺展示。大赛设有芦笙奖,评判标准为音质圆润、做工精湛,素雅光滑,玲珑精巧。

  “今年大赛,首次引入芦笙展示,我非常激动,第一时间报了名。作为一名芦笙传承人,我一定要把最好的苗族芦笙乐器展示给大家。除了保证音质外,我在芦笙上雕刻了一些锦鸡、斗牛、图腾等图案,笙管用了银饰来装饰,我相信,一定会让评委耳目一新。”雷山县芦笙传承人莫铭说。

  大赛不仅是技术交流的盛会,更是苗族工艺品展览的盛宴

  据悉,此次“和美雷山 银饰刺绣”民族民间工艺品大赛的主题是:挖掘 、保护 、传承、 创新、 发展。“这不仅仅是比赛,更是一场技术交流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技师,棋逢对手,一定能创造精美之作。同时,这也是一场苗族工艺品展览的盛宴,通过市场来检验作品、评判作品、宣传作品。”雷山县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李胜康说。


雷山精美的银饰品 李雪摄

雷山绣片图案 李雪摄

  届时,将邀请到县内外相关专家、学者、银匠刺绣大师、具备一定鉴赏能力的游客进行评分,获奖者有机会到杭州、苏州、贵阳、凯里等地考察学习和商品展卖。

  本次大赛分技艺类和设计类两大类,技艺类为银饰制作和刺绣技艺,设计类包括银饰、刺绣、芦笙、土陶瓷四种创意作品。

  近年来,雷山县大力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全县民族手工艺品个体户和企业发展到761家,专业银饰村寨5个,从事银饰品生产加工销售3000余人,年产量20余万件,产值1亿多元;绣娘4000余人,产值1亿多元;芦笙制作年加工量9万支,产值2000余万元;竹、木(根)雕年加工量1.2万件,产值6000余万元。雷山县民族手工艺品远销国内外,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群众致富的新渠道。(李雪 王莉)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雷山:一铸廉创建单位因发生民生案件被摘牌降级
下一篇:西江千户苗寨苗族文化魅力风斐世界(组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