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下司镇花桥村、马场村在2013年被列为全州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凯里经济开发区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经费投入,狠抓规划建设,美化村容寨貌。截止今年1月底,这两个村完成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2674.6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138.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其他投入1536.5万元,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凸显规划特色。坚持科学定位,因地制宜规划,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旅游等主要内容,打造“梦溪田园风光”,开辟森林之旅,发展农家乐,建设开心农场、QQ农场、农家菜园等体验劳作乐趣的生态旅游项目。委托凯里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邀请州规划局、住建局、新农办、旅游局、农委等部门有关领导及专家参加评审指导,提高规划质量。
二是充分尊重民意。分别明确镇、村及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开展政策宣传、筹资筹劳、村庄建设、纠纷调处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围绕规划建设、拆迁补助、整治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放调查问卷980多张,走访农户282户,召开座谈会13次,使群众的合理建议得到充分采纳。
三是环境整治先行。根据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及州新农办关于创建基层组织精品示范点的总体部署,村“两委”制定《村规民约》上墙,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对公路两旁可视范围内的杂棚、小柴房、猪牛圈等进行拆除。目前,已拆除乱搭乱建27处,建成花台310米,清除村里陈积垃圾40余吨,环境卫生得到了初步改善。
四是产业发展同步。紧紧围绕“兴业富民生活美”目标,坚持“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草莓、蔬菜等种植。在马场村创办蔬菜示范点300亩,带动示范村种植早熟蔬菜5100余亩,平均亩产鲜菜2550公斤,实现产值2600余万元;在花桥村创办草莓高产示范点200亩,带动示范村种植草莓1680亩,可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使2000余户种植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蒲祖锋 蒋建民)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