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太子参品质下降 农民“奇人”有绝招培育新品种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1-13 08:52:3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1月8日,记者在施秉县牛大场镇遇到一“奇人”——他自费300万元,联合3家科研院所,历时两年成功培育二代太子参。他叫张代金,是当地一知名农民企业家。

  在张代金占地千亩的园区,他向记者娓娓叙述这一举动背后的原因:目前施秉广泛种植的是第一代太子参,多年下来品种严重退化,品质由15年前的全国第一下降到现在的倒数第四。他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若不加以改良提升,施秉太子参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于是从两年前开始,他开始寻找“智力支持”——联合安徽皖西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植物园3家科研院所,联手攻关历时两年终获成功,产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

  站在园区中央,记者放眼望去,分区种植可控温控湿的智能大棚随处可见。张代金从温棚中取出一颗正在培育的第二代太子参种苗介绍:“以前我们种太子参要先把瓶苗移植到大棚,经过几个月的炼苗才能移植到大田,而现在可以直接把种苗从培养瓶移栽到土壤里,培育环节简化,减少了种植时间和资金投入。这项技术还获得了专利。”

  “虽然我花了近300万进行科研育种,指着身后正在修建的一栋房子说,“这个是我们的质量检测中心,我们严格按照GAP标准来种植中药材,这个检测中心主要负责检测重金属。”以质量树立品牌成为这个农民企业家口中反复出现的话语。

  张代金是当地种植太子参的第一批农民,但目前成功转型为农民企业家。张代金还有一个宏大的产业计划:要利用科技手段将白芨、重楼等20多种贵州本土珍贵野生中药材培育成家种,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罗梅 刘力维)

责任编辑:杨萌【收藏】
上一篇:施秉县启动“刻道”国家非遗数字化建设
下一篇:施秉县上好春节森林防火第一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