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县利用区域资源优势 做大高山生态农业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9-16 09:06:2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雷山县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该县立足于山区农业县实际,近年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生态、气候、物产等资源优势,坚持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紧紧围绕“茶、果、畜(禽)、菜、药”等做大生态特色产业,走“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经济路子,加快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步伐,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科技引领提升发展质量

  按照“科学就是生产力、质量就是效益”的发展要求,主动对接和引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投入生产应用,并加大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注重智力建设。利用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业科技十百千工程”政策机遇,加强科普示范建设,实现以点带面促进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了县级科普示范村95个,乡镇科普示范点31个,科普示范基地16个,发展有科普致富带头人265人,科普示范户560户,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92%。二是引进先进科技。坚持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路子,按照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思路,在茶叶、果品、中药材、土特养殖等产业发展上,注重“公司+科研院所(院校)+农户”或“政府+合作社(协会)+科研院所(院校)”合作模式,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农学院、中华茶文化研究院、贵州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并先后从浙江、四川、江苏、山东等外省引进清洁化茶叶生产机械、优质猪种(牛)、无性系茶、科技杨梅等优质品种,全面优化了种养殖品种体系,实现了生产设备与种质资源的大换血,提高了产量与质量。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该县委县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雷党发〔2007〕16号)、《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雷党发〔2013〕22号)等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如茶叶产业发展中,对申报获得中国驰名、省著名商标的茶叶企业,县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30万元、10万元;对申报获得国家、省、州级龙头企业的,县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20万元、10万元、1万元。如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对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进入州级“百人计划”的,县政府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分省级以上专家、正高职称专家、副高职称专家三个层次在安家费、生活补贴、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给予优厚待遇。 以此促进生态农业的科学化发展。

  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条

  坚持以“环境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技术为依托、产品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加强生态农业的立体与可循环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生态农业的经济指数。一是立足特色发展精细化农业。围绕“什么有市场发展什么,什么赚钱种养什么”的目标定位,实施水改旱种植优质水果、茶叶、蔬菜等,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农民增收新亮点。如望丰乡望丰村村民吴江把6亩稻田改种茶叶、金秋梨、折耳根,2013年现金收入达56000余元,基本实现“亩产万元”目标。据统计,全县已有望丰乡的望丰村、西江镇的脚尧村、丹江镇的南屏村、固鲁村等1068户农户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实现年经济收入5470余万元。二是坚持原生态发展立体种养殖。充分利用茶园、果园、生态林等园林空间和草地山塘,探索发展“茶+鸡”、“果+鸡”、“茶+果+药”、“茶+果+蜜蜂”、“鸭(鹅)+鱼”等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全县有发展立体种养殖农户1620余户,特色种养殖场26个,经济效益良好。如望丰乡乌江村村民李世达经营茶园270余亩并建立1座茶叶加工厂,2013年实现茶叶收入50余万元,茶园放养土鸡实现收入10万余元,茶园养鸡为其节省茶园除草、灭虫管理成本2万余元。三是做优品牌实现龙头带动。按照“质量塑品牌、特色铸精品”经济理念,大力推进“雷公山”、“银球茶”“黔森”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坚持以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标准开拓市场,用质量争取市场信誉,推动品牌化战略,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支持等,扶持茶叶、黑毛猪、中药材等龙头企业发展。目前,通过1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6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8家州级扶贫龙头企业以及137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有效带动,培育出一批品种对路、档次较高的茶叶、中药材、黑毛猪、水果、红米等特色农产品和延伸产品。

  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后劲

  立足于“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强力助推器”的实际,结合区域农业优势资源,加强项目编制、申报和建设,以外力支持推动资源实现有效利用,增强发展动力。一是加强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抢抓中央对中西部发展政策倾斜的机遇,积极编制《雷山县九十九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雷山县八一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等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2012年以来,先后争取到5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1327万元,完成了公统水库、九十九水库、八一水库、排告水库、党高水库等5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完成沟渠防渗186.5公里,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200亩;实施完成方祥乡提香村七里冲、永乐镇肖家、达地乡大坪山、望丰乡脚响等8个土地开发项目建设,新增耕地4976亩,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36.7公里(含机耕道),农村电网改造率达到100%,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二是突出抓农业示范园建设。争取到《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化项目》、《贵州省茶叶产业扶贫项目》等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0453万元,培育西江至雷公山生态观光农业走廊带,建成了“县城—望丰—乌的—大塘九十九”等生态茶叶经济带12万余亩,建成了望丰村生态茶叶示范园2000亩、公统村科技杨梅示范园600亩、营上村蓝梅示范基地200亩。三是突出抓绿色工业项目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切实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规划建成乌开绿色工业小区、大塘九十九农业产业园区。乌开工业小区已有鑫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绿之宝山野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苗家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入驻并投产。大塘九十九农业产业园区已有万城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苗姨妈黑毛猪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藏密庵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企入园区生产经营。四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全县建有茶叶市场——雷公山茶城1个,民族银饰刺绣街1条,集果蔬集散、检测、批发和交易于一体的县级果蔬市场1个,牲畜交易市场3个。通过企业优化和市场建设培育,促进生态农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模式创新助推产品出新

  遵循生态农业发展的定律,综合治理农业农村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对土、水、种、肥、药等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物质特别是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培育良性经济发展的生态链条,逐步推进农村向“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方向发展。目前,建成了生态中药材基地1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6万亩、稻田自然养鱼4万亩,完成无公害茶园认证58000亩、有机茶产地认证3100亩,红米有机认证500亩。成功制定了“雷公山银球茶”省级地方标准,雷公山清明茶在党十八大会议会议上被指定为会议期间专用茶,第一次登陆北京人民大会堂;雷山黑毛猪冷鲜肉首次在贵阳、北京等地以“会员式专供”进行销售,雷公山红茶和雷公山乌杆天麻完成出口创汇,成交价翻一番。同时,稻田鲤鱼、竹鼠、野猪养殖正成为旅游消费者的饮食最爱。探索林、果、药、菜等间作新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单位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如大塘镇也耶村茶农在茶园套种玉米、黄豆、花椒等作物,在有效管理茶园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了以短养长和长短共收;丹江镇脚猛村村民文锡红利用葡萄园套种蘑芋,每年实现葡萄和蘑芋亩现金收入达1万余元,树立了立体种植经济模式的典范。(李先宏 李忠泽)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雷山“苗岭笙歌音乐季”让市民每周末都能尽享“音乐盛宴”
下一篇:全国青少年“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征文揭晓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