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几年来,雷山县采取四种模式,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同步小康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参加由合作社定期举办的各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再通过合作社社员与农户结成帮带对子的连锁效应,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和开发。目前,全县1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已与10370户农户结成帮带对子。
“企业+农户”的模式。依托全县6家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培训基地,根据农户和企业的需要,每年定期组织种养殖户、科技示范户分别到企业、基地和园区参观学习,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使龙头企业成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的“孵化器”。
“项目+农户”的模式。以实施各类项目为契机,积极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引导农户在实践中学习创业技能,在参与项目实施中学习致富本领,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技术员+农户”的模式。一方面实行每位农技干部包抓1个示范点和10户科技示范户,定期上门指导农户学习使用新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传帮带作用,引导和组织他们与普通农户结成共学共富对子,手把手传授技术,实现共同富裕。
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已达到4805人,涉及种植、养殖、农机、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农产品加工、经营和流通等领域。(赵仕平)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