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锦屏:一位库区移民青年的致富带富之路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9-16 09:24:0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锦屏新化乡新化所村赵家院自然寨是库区移民的一个新寨子,现有25户,110人口。这里有一位当地人都熟悉的年青人,他叫匡敬超,今年42岁。匡敬超和其他长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一样,在外面闯荡累了,有着一颗既能返乡创业又能照顾老小妻儿的热心。

  匡敬超原居住于河口乡格翁村,在“三板溪”水电站建设中,2003年移民到新化乡新化所村“赵家院”居住,他买得5亩的农田和14亩的地作为搬迁到一个新地方生产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刚到新化生活的那两年,他还是习惯于以前那种外出打工挣钱来养家糊口的生活模式,加上之前在外务工的时间,他一共离家在外闯荡了10多年,在外打工,每年下来能挣的钱并不多,也只勉强维持得了家庭的日常开支,关键是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总是让他放心不下,多年在外漂流的生活,他也感到疲惫了。移民到新化后,随着他对当地生产生活环境的了解和熟悉,同时他也看好了新化地理区位的发展优势,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回家好好干一番事业。

  新化是我县乃至黔东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瓜果蔬菜之乡”和“油茶之乡”。种养殖业成为了当地群众的主产业,很多农户通过发展蔬菜种植业走上了致富路。开始匡敬超也和其他种植户一样,想利用自己的几亩田地来发展种植业,开始那两年是种西瓜、桔子等水果,因为田地不多,一年下来收入不过几万元,因为受到田地少的条件限制,搞种植业难以扩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收入除去成本后没有了什么利润,这对于有着创业雄心的匡敬超来说,还不是自己所追求的梦想。他在想,以我现在的条件,搞种植可能没有什么大的出路,大家都在搞种植业,我能不能换一种思路,做点和别人不一样的呢?移民到新化赵家院来的时候,自己出了有几亩田外,不是还买有十几亩的地吗?那块地的位置距主交通道不远,交通很方便,如果把这十几亩的地能利用起来,一定能干出点大明堂来,通过分析,并征求一些有发展眼光亲戚朋友的意见,再经过几番思考, 匡敬超决定搞起了养殖业。在新化,搞种植业的人多,但发展养殖业的没有几个,要在自己家那么宽的地里搞一个养殖场,发展前景一定很广阔,于是他在自家的地里办起了养猪场。

  要创办养猪场,首先要的是资金和技术,对于匡敬超来说,以前养猪只是一年养一两头,过年的时候有个猪来过年,要办养猪场,肯定得要有技术才行,于是他到县内县外的好几家养猪场去参观学习,看一下人家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经后的发展也好有个参考。还有资金的问题对于一个刚起家创业的年青人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搬迁到新化来居住,作为农村人,首先要买田买地,然后还要盖房子,手里的资金是很紧缺的,他和爱人在外打工的几万块钱成为了办养猪场的起手基金。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匡敬超开始只是试着的干,盖起了几间猪舍,养了几头的母猪。创业的开始都是很艰苦的,为了能把养猪场能办好,办大,他常夜里睡不着觉,总是思考养猪的一些事情,为了掌握技术,他常在夜里看一些相关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一看就是大半夜。乡农牧站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笔者说:“匡敬超是个很肯干也很能干的年青人,他吃得苦,肯跑也肯问,在技术上,他常到乡里来找我沟通交流,看到他的那种闯劲,我也很感动,在技术上能提供服务的我尽力的帮助,特别是在防疫这一块上,我经常到他的养猪场去亲自指导,凭他的那种创业的热情和执着,相信他一定能成功”。

  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探索,在养猪的技术上匡敬超已有了他的两下子,开始是妻子和他一起干,后来为了扩大养猪场的规模,他就在家管理养殖场,妻子出去打工挣钱来支持养殖场规模的扩大,匡敬超明白,想把养殖场规模办大,除了要有技术外,如要有政府的项目扶持,那就更好了,他在管理好养殖场的同时,还经常跑县里,乡里找领导汇报他的养殖场情况,让领导了解他创业的想法,争取能够得到合适的项目扶持,以利于养殖场规模的扩大,新化乡党委知道了他的创业梦想后,也为他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如积极的为他争取项目扶持资金,为他提供技术培训等,还帮助他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让他的养殖场成了合法的企业,扩大了养殖规模,他的养猪场现养有能产的母猪12头,一年能产300来只生猪崽,主要是卖往锦屏黎平剑河等地,年收入可达15万元,由于生猪崽的品种优良,货源供不应求。

  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匡敬超在嘴里常说的一句话,他的行动也体现了他所说的,“赵家院”都是一个地方移民来这里居住的,对困难的移民户,他总是乐于帮助,他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后,想帮助更多的移民老乡共同来发展养殖业,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让搬迁来新化“赵家院”的老乡们能住得下,能发展,这一点是大家都很敬佩他的地方,新化乡党委也很重视他带领大家致富的这种精神,并把他列为新化乡“金种子能人” 带富计划的人选,并为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扶持,通过努力,从县移民局为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项目扶持资金6万,这笔资金不只是扶持他一个人,主要是通过他的带富计划,扶持他的养殖合作社,他再把养殖场的生猪崽扶持给库区移民过来的18户老乡,带动老乡们一起搞养殖,一起走致富路。

  待“三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在新化穿境而过,将大大的改善了交通条件,那时对当地的产业发展来说,既有了天时,又有了地利,同时也对匡敬超的养殖业说,前景真的是一片大好。(范华炳)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赶场摆摊设点 服务群众面对面
下一篇:马蜂窝“霸占”居民楼 锦屏消防成功摘除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