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六月的锦屏,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处处生机勃发。
沿着锦屏经济开发区的敦新大道前行,大道两旁各个地块上,挖掘机上下挥舞铁臂,整理凹凸不平的路基表面;大型压路机正来回碾压,平整路面;工人铲土、和泥浆、铺地砖、栽种绿化,兴修各项基础设施……一路上,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的景象如电影画面,不断在眼前回放。锦屏经济开发区各大平台建设工地“夏日”般的火热气氛,“夏日”般如火的创业干事激情,正在这里蔓延、升腾。
这是开发区人正紧抓当前施工“黄金期”,吹响项目建设冲锋号,擂响战鼓,摆开重点项目建设的大战场,全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
敦新大道沿线火热的建设场景,正是推动开发区加速扩容升级的一个特写镜头。
道路建到哪里,平台触角才能延伸到哪里。仅2013年,开发区投资2.3亿元,建设市政道路11.54公里;敦新大道、工业一横路一期等 5.84公里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工业一横路二期、工业三横路一期、迎宾大道一期、迎宾大道二期、和泰水泥有限公司进场道路等路网工程稳步推进。开发区内通达的交通路网已初步形成。日供水3000吨的应急水源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和供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35千伏输变电线路的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建成通讯基站8座,通讯管网4公里,区内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垃圾填埋场工程、锦屏梨子坪110KV输变电站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场坪工程3000余亩,核心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现如今,正在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00亩的机电产业园,第一期规划用地面积约161亩、建设标准厂房约4.6万平方米,自2013年5月10日进场开展施工,已经完成厂房建设1.4万平方米,已有贵州中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中辰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驻。机电产业园占地400亩的第二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下半年启动,拟引进50余家中小企业,初步形成产业聚集,上下关联的生产企业。回乡创业园已入驻企业 13家,一些企业已实现投产。
今年,将按照“急需先建、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三横一纵四连线”路网架构。启动和加快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新城区供水、污水处理、梨子坪110kv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及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企业入驻条件。同时全面启动敦寨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着力加快琴荡万人社区(一期)建设,推进原浦江水泥厂至敦寨工商所联片、城市主干道两侧连线、中辰花园整体开发和政法小区规划建设;启动敦寨新城区客货运站、新城区粮油储备库和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不断改善区域外联条件。
沿着敦新大道一路前行,各项平台项目建设让人振奋,琴荡万人安置区等民生工程的强势推进,同样令人欣喜。
在琴荡万人安置区一期施工现场,13幢房屋正在抓紧基础建设,到处是各自忙碌的钢筋工、泥工,工程车、运输车辆来来往往。自2013年8月进场施工以来,开发区及施工单位全力克服地基复杂、转移高压线等重重困难,不断增派人力、机械设备,加快推进,安置小区的建设面貌日新月异。
袁子明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的一名驻点工作人员,自琴荡万人安置区开工建设以来,他便经常穿梭在钢筋水泥之间,驻点做好相关协调工作,敦寨村的村民代表,也三天两头进驻工地,进行现场督工,严把工程质量关。“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当然要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希望能让村民们尽早住上新房。”袁子明说。
搭建项目平台,促进锦屏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更好更快发展不是空想。今年1至4月,锦屏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69亿元,营业收入9.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4.53亿元,税收收入完成0.2亿元,解决就业人数2540人,新增就业人员 280人。下一步,锦屏经济开发区将围绕“做大新城”要求,加快琴荡生态移民安置区、县职中、县委党校建设;启动笋屯片区、敦寨中学片区、政法小区、敦寨供销社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初步实现产城融合。 (龙柳仙 黄美金)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