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从江县加榜乡:民族农耕旅游 呈献小康路上文化盛宴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10-20 10:27:0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加榜乡以梯田旅游和民族文化开发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设

  本网讯 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正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从简单的物质需求逐步向精神文化需求转变,农民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

  加榜乡党委政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根据民意提出了“旅游活乡”的发展思路。打造“农耕文化旅游”牌子、“多建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多开展民族民间文体活动”,以文化经济,带动群众奔小康。

  近年来,加榜乡高度重视农村农民文化发展,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精神,实施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民族特色,现代引领的农村文化发展模式。以加榜梯田旅游为核心,大力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为丰富旅游看点,活跃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加榜乡把全面小康与繁荣文化结合起来,胸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以弘扬民族文化和整合文化资源为抓手,呈献小康路上的文化盛宴。为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稳步推进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梯田农耕文化,打开了旅游之门。春耕时节,在加榜乡境内随处可见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松土、平田、播种、施肥,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春耕景象……尤其是“加榜梯田”春耕景象,吸引了大量观光采风的游客、摄影爱好者,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旅游经济收入,而且提高了加榜梯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榜梯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上展示了5分钟,2012年4月23日中央电视台13频道直播加车梯田农耕,2012年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七集《我们的田野》在加车、下尧拍摄,并在9、13等频道播出,贵州电视台摄影频道、黔东南电视台多次播出加榜梯田专题片。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加榜梯田景区12家旅客接待点,共接待游客4500余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30余万元,由此可见,“农耕文化”资源共享,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凸显了社会效益,给加榜乡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全乡的整体发展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提升传统农业的价值。随着加榜梯田知名度的提高,加榜传统香猪、土鸡、土鸭、稻田鱼的养殖,生态蔬菜、有机米受到亲睐,成为群众致富之道。加榜梯田是苗族同胞通过100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现在的一片片雄伟壮观的梯田。梯田中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糯稻,水稻田里还同时养着鲤鱼和鸭子,这种稻鱼鸭共作的古老体系,已被列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

       加榜乡党委政府实施的梯田旅游“1+9”带富发展模式,暨即一家农家旅馆(金种子核心户)带动九户农户(延伸户)共同发展,促进增收。一家已建成的农家旅馆带动九户农户发展,每一户农户建有标准的厕所、浴室,有1间以上的标准客房,能为旅客提供饮食服务。每一户能为农家旅馆提供香猪、土鸡、土鸭、田鱼、有机生态米、香糯、蔬菜、煨酒、米酒、泡酒腌肉、腌鱼、韭菜酸等生态食品其中一两样食材,最终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至今为止共带动50户农家发展,每户年增收1.5万元。

  靠山吃山,刀耕火种是加榜人民的生产传统,这里当前农民一直保持着“稻鸭鱼”传统复合的种养模式。暨“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不施化肥,不用用药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由此发起了“邀请游客当农夫”的“认种”稻田模式,可以随时参与这些过程,享受劳动的乐趣,享受“家有田地”的美好感受。2014年有60余农户的200亩梯田招聘“农夫”,最终来至北京、重庆、贵州贵阳的28名游客认种稻田15亩,28户农户平均增收3000元。

  注重文化的挖掘,多开旅游渠道。成功打造了“加榜梯田农耕文化”逐渐成为全国性的“加榜文化名片”。加榜乡注重培育创新主体,强化内容创新。加榜乡有苗歌、苗舞和壮歌等。创新主体队伍不断壮大,下尧村现有5个壮歌词曲人、1支妇女歌队、5个壮歌歌师、2个乐器制作师。加车村和摆别村拥有5个苗族歌师。

       全乡有10个民族盛装制作师,10个竹编师、10余个木匠师。其次,壮歌的创作多为诗和词,多年来作出了大批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2012年由贵州大学、县民宗局、乡党委政府共同调研的《贵州从江南部壮族大歌生态文化研究——以加榜乡下尧村为例》课题,被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为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2014年7月下尧壮歌对被邀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四次年会汇演,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

  借旅游东风,推介特色旅游商品。将民族文化与地域个性融合,推出了下尧煨酒、糯稻、香猪,原生态特产营销增收;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特征融合,加榜乡下尧村的刺绣,农耕工具、饭莜、镰刀篓打造特色旅游商品。

  融入民族传统活动,聚人心人气。将民族文化与群众娱乐生活融合,加车的芦笙节、壮年吸引了很多游客及周边地区的群众。例如:加榜乡加车村芦笙堂成为加榜边界群众的聚集地,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的精神载体,增强了民族认同感。由此大幅度提升民族凝聚力、感染力,广大群众的热情调动出来,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开展工作,为加榜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依托一年一度的新米节、壮年、苗年等民族节日,充分展现加榜的香猪、盐水肉、韭菜、九月笋等特色饮食文化魅力,扩大加榜月亮山区特产的影响力,特别是“从江香猪绿色食品”的推广,打造“地方饮食”文化品牌,吸引更多人心人气。

  聚焦加榜文化发展,从宏观框架布署到微观匹配设计,需要“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实干,才能做出无愧于人民的文化期待;需要文化基础设施加快、文化民族产业加鲜、文化建设资金加码,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小康业绩。( 欧光亮 李璐璐)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从江庆云乡全力打造“两基地” 努力建设洛贯经济开发区后花园
下一篇:星夜进村“认家门”登记“精准扶贫”信息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