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龙武今年考取湖南一所大学,龙医生资助了1万元,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说到龙河作捐资助学的事情,榕江县朗洞镇宰岑村民龙家福满怀激动。
“谷仓”村小
承载走出大山的希望
1985年,宰岑村归王苗寨没有老师,孩子求学困难,龙河作拖着残疾身躯,把寨里一个旧谷仓设为教室,搞起自己的“私立”学校,当起了这个落后苗寨的一名代课教师,这一干就是13年。
“成绩不怎样,脑筋特灵活”,说到得意门生刘方祥时,龙河作很骄傲。初中刚毕业,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刘方祥差点放弃学业。龙河作就到他家里做思想工作,并当场把学费借给他。在凯里电子职业学院苦学三年后,刘方祥南下广东珠海电子行业打拼,现已为一企业高管,年薪10多万。
“感谢您对我们这一代的培养,是您的坚守、奉献与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成就,龙老师,您辛苦了!”每逢过年过节龙河作总是收到很多这样的短信。
“看着孩子们有出息,我心里也高兴。”一谈到他资助过的那些孩子,龙河作脸上总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教书的13年间,龙河作还利用课余时间做起了篾匠,编些竹具卖,攒下的3万多元钱,共资助了宰岑村32名优秀学生。
“流动”诊所
肩负救死扶伤的重责
“村里没有医生,寨子离医院又远,村里要是有人生病了,还真不方便!”1997年,45岁的龙河作走进了榕江卫校村医班,一年后,他背起红“十”字箱,开始艰难地行走在村里的乡间小路上。
“当时我身患无名热,高烧不退,到医院住院治疗5天也未见好转,听说龙河作医术好,就找到了他,用了传统的‘熏法’治疗,一周后病情有所好转。”退伍老军人杨秀仁至今对龙河作心存感激。
从医后,龙河作为村民诊病施治总是随喊随到,“生意”也逐渐红火,加上平时省吃俭用,渐渐攒了一些积蓄。
村民大多收入不高,很多时候因为没钱就不去医院,小病拖成大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龙河作立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老弱病残和孤寡的医疗对象治疗费全部免除。多年来,共免去村民就医费用数万元。
爱心“驿站”
传递山村爱心的正能量
“修归王寨公路他一个人捐了2.5万元……光修公路捐款前前后后算下来,龙医生共捐8万多块钱咯。”说起龙河作所做的善事,村主任王克锋如数家珍。
由于一场意外,龙河作20多岁时,他的腰再也没直起过,也因为如此,妻子改嫁他人。后来他没有再成家,是村里人一起照顾他,给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看到大家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龙河作下定决心要坚强起来。20多年来,他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捐资助学,捐钱修路,用实际行动感恩着村里人。(作者: 杨勇 涂林念)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