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瘪(biě),又被称为“百草汤”,牛瘪和羊瘪,是黔东南非常奇特的一种食品,不少外地人难以接受,实际是卫生、科学、可口的菜肴。它是在宰杀牛羊时,将其胃液取出并过滤干净,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时,放入适量。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牛瘪”的制作工序复杂,将牛羊宰杀后取其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花椒、生姜、陈皮、香草等,放入锅内煮沸,文火慢熬,将液体表面的泡沫及杂质除掉,过滤回锅加入食盐、葱蒜、辣椒即成。可以将牛肉放汤中一起煮食,也可以“牛瘪”作盐碟,用煮熟的牛肉蘸着吃。
古代记载
食“牛瘪”古已有之。据宋代朱铺著《溪蛮丛笑》记载:“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
分类
牛瘪有汤锅与干锅之分,即火锅汤汁的多少。汤锅牛瘪比较鲜嫩,而干锅牛瘪香味更浓郁、热烈。
分布区域
吃牛瘪,除广西三江、融水等县以外,还见于湖南、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和锦屏等县的侗族、苗族居住区。
功效
牛食百草,其中许多是草药,而牛胆则有消炎的功效,牛黄入药清火泻热众所周知。“牛瘪”既是一味独特的美食,还具有消炎解表、治疗炎症和感冒等功用。
传统做法
侗家的牛瘪是这样做的,在侗家人们杀牛前,首先给牛喂些牛爱吃的中草药—像首乌葛根绿豆柴胡参党土 人参当归防风金荞麦等等和一些新鲜的鲜草,喂半小时左右把牛杀了。然后将牛刚吃进到胃还没有消化的这些中草药取出放入高温锅加二倍以上的高温沸煎三十分钟后取出。
然后用丝瓜咯多次去渣,去渣干净后存放在一边备用:然后将新鲜的牛肉放在樟木制的砧板上切丝(樟木制的砧板可以杀牛肉上有的牛肉钉),切好后放入锅中拌生姜片爆炒二十分钟左右,炒熟后可以将牛瘪倒入牛肉中(如果是炒牛肉则放少些,拌后炒到半干即可以了。
如果搞火锅则至少放入现有牛肉的两倍),同时加盐味精等配料,要吃时还要放些五香(即石菖蒲)藿香川芎等为香料即可。
牛瘪到底是什么呢?
牛瘪(羊瘪[biě])是黔东南的地道特色菜,这个名词还是咱们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属于音译。这道菜是贵州省黔东南人的一道深受喜爱的菜,特别是侗族同胞的喜爱。就牛瘪羊瘪可以健胃,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说法正确与否,无从得到权威的医疗机构的解释,因为专家们就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吃法。难怪外地人来吃不了这东西,对我这个东南西北的菜都吃得来的人来说倒也没有什么。感觉是:未煮之前臭草味,正煮之时牛粪味,入口之初微苦味,饭后才知菜香味。不管对身体有没有好处,我想我们的少数同胞吃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不良反应,至少可以说明没有坏处。就不去追究了吧,觉得香就多吃点,实在吃不来,就顺其自然吧。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