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24载投递服务满意我“心”--记百名“最美贵州人”的雷山县投递员任永锋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1-22 08:40:3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贵人善行—颂最美精神,做最美贵州人”主题活动之“最美贵州人”推选活动自2013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经我省10个行业,系统和群众推选,公开投票,组委会办公室初审,各行各业,系统主管部门审核,奋战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100名基层先进典型代表被推选为“最美贵州人”雷山县邮政局投递员任永锋榜上有名—“最美劳动者”。

  在雷公山脚下的雷山县人们时常看到一位身着绿装,背着邮包,抵烈日、冒风雨,每天行程90多公里,爬山越岭,把报纸、信件送到乡村用户手中。认识他的人总问他:“你天天这样跑不累?”他回答:“群众满意我心安。”他就是贵州雷山县一名普通的乡邮员—任永锋。

  今年42岁的任永锋出生于雷山县大塘乡的一个苗家小村庄,中共党员,自1990年4月进入邮电局,成为邮政乡邮投递员以来,默默地在投递岗位上工作了24年,是雷山邮政局工龄最长的劳务工,投递24年如一日,24年的投递、24年的零投诉、203吨的邮件、40万里程。多少人劝他别干了,“干这工作钱少,工作量大,天天都累不值得。”可任永锋不这样认为,“有吃有穿就行,在社会上用心地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默默坚持去做。难能可贵,贵在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对党、对社会、对企业的忠诚。

  雷山是一个开门见山、山高路陡的小县。1990年4月任永锋在桃江所任乡邮员时,桃江基本没有通村公路,邮路全程都是靠步行,一条邮路来回就是90多公里,两天一班,一双解放鞋一个月就穿烂了,有时来不及买新鞋,半路就用野滕条绑鞋底才能回到家。


投递信件的路上

  在邮路上,一个人,挺孤独,同时也充满恐惧,由于在桃江片区,森林茂盛,林间阴森,随时都有猛兽毒蛇出没,蚊虫叮咬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最怕的还是那里的死人谷,在那里苗家有一个风俗,就是人出血而死或死得不好的,当年不能入土,而是装入木箱存放在死人谷,到第二年收谷子过后,放火焚烧,捡拾白骨才能安埋。那可是邮路必经之地,有时大风吹过还有腐肉的味道,特别是在阴雨天,一个人走在充盈“幽灵”的路上,孤身一人从山谷走过,隐约可见被火烧过树枝的地方,那就是刚过火的死人炕,每次走过都毛骨悚然,汗毛直立,有时还会看见人体骷髅等,真叫人心怕……,曾经多少个乡邮员就是怕那段路而放弃这份工作,可任永锋就是硬着头皮一走就是几年。

  任永锋工作积极肯干,在大塘支局和西江支局都是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投递工作,原来是两个人投递的邮路,他一个人跑下来了,还没有人投诉。由于工作出色,2009年由支局调到县局投递分局负责城东投递。这个片区曾经是一个月连续招了7个人试用,没几天都跑人的城内邮路,单位多,邮件多,投递员都干不长,年年都在换人。刚来投递时,那些老投递员说,我们都跑不下,更何况你不熟悉单位,不熟悉人呢,还是回你乡下去吧。当时他也有些犹豫,但想,别人做不下的,我做得下,才能证明我有能力,证明我有实力,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所以心一狠,想办法一定拿下来。在局领导的鼓励下,他用笔记本边投递边记用户的地址、楼层、联系电话、画上家庭的住址草图,晚上还要“复习”当天的笔记,不清楚的第二天还要再次去回访核实,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全部熟悉完城东片区的所有用户。那片区共有用户2800多户,月投递报纸份数达23100份之多,日投递点达150多个点。现在的城东邮路,已不再是以前投诉多、怨声多份的邮路了,在全县的党报党刊发行会上, 就连县委一些领导都说:任永锋同志是个不可多得的、务实的、积极肯干的基层党员,他的工作是值得我们认可的。


及时投递当天报刊到机关单位

  同时,任永锋还是一个热心人,对待用户和同事都一样热忱和关心。在2012年2月份,速递投递员赵顺和由于高血压病倒了,没有人投快递,局领导组织人员投送快递,由于不熟悉单位和用户,投送较慢,当任永锋把他所有的邮件投完后,主动请愿,将城东片区所有的快递邮件给他,他加班投递,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投完。

  任永锋刚开始工作时,原以为干投递工作就是肯卖力气,走村串寨就能做好,但是在以后的行程中,他才逐渐认识这条路,需要诚实肯干、认真负责才能干好,所以,任永锋给自己提要求“让用户满意,争取零投诉”。邮政企业提出要求是“最后一公里投递”,即直投到家。而任永锋不仅投到家,还投到田间地头,投到茶场、果园场、养羊场等,延伸了投递服务路线,为当地发展种养殖户送去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2006年5月,在西江为了及时投递一件杨树的特快,多走了10多公里的爬坡路才到脚尧茶场,到茶场气喘吁吁拿着快递给杨树时,杨树高兴的地说:谢谢你为我送来订单,由于我的手机在这里没有信号,忙于茶叶加工,没能下山去联系北京那个老板,谢谢你为我及时送来他的订单,要不我还正在为订单发愁呢,以为今年北京的老板不跟我订货了,明天我就去你们邮局给他发货。就是由于任永锋工作尽心尽责,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赞扬。在24年的投递生涯中,没有出现一次用户有理投诉。

  随着社会的发展,名片是工作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方便用户联系,任永锋还为自己设计名片,“离你最近,和你最亲,‘邮’事你吩咐,有事我来做”,这是任永锋的广告词,同时也拉近了用户与自己和企业的距离;名片还特别强调他是党员,以党员的觉悟和高度的责任心来鞭策自己,来提醒自己,别人以为在做秀,但他就是这么做的。

  作为苗家的山汉子,任永锋深深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工作之余顺便帮人们捎带点东西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由此赢得人们的信任,使得他在工作中赢得双丰收。2008年在雷山西江任乡邮投递员时,要建立绿卡村、绿卡校园。那时他就主动请愿,与支局营业员一道,到农村去组织村民办理绿卡,建立绿卡村。由于他在农村有“人员”,熟悉村干,用心服务,热心工作,耐心说服,仅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把西江24个村的绿卡村建立起来,合计办理绿卡2000多户,当年实现金额增长500多万元。

  任永锋在工作上是个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人,在平时工作中,任永锋多年的投递经验,发明了一些报纸的简便快速分发法,就是在分发格口上标明ABCD等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报纸,并在字母的旁边注明份数,在分发时,就不用一边翻一边看在分发表,再把报纸放入格口,而是直接看格口上的数字数份数;在小报、零星散报的分发,便用一张大纸写好贴在墙上,一边看一边分,用不着去翻分发表,既简便快速,又节省时间,现在雷山投递员分发报纸都使用他的这种方法,不算高明但非常适用。在报刊大收订期间,赠送报刊简明目录时,别人直接投送至单位,而任永锋是先在目录上写明自己的订阅联系电话,并在每天投送时,一个个单位去落实收订;在个人收订上,在大收订前期,投送报纸或杂志时,随手递送自己的名片,稳定老订户,发展新订户,力争在自己的投递区域不留收订空白点。

  十年寒窗结硕果,飞鸿传书报喜来。每年七八月份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投递最繁忙的时间,任永锋早早就做了投递前期准备工作,建立进口录取通知书登记簿,无法投递退回登记簿,就连他的手机随时都准备两块备用电池,保持通信畅通,方便学生随时联系都能打通,确保细节上不出一点差错,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完成这项工作,他说:一个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肩负着几代人的期待,特别是农村家庭,那更是家族的期望和荣耀,投递录取通知书要有责任心呀。在去年的七月八月里,任永锋一共妥投了通知书153件,没有出现错漏投递,有3件是由于地址不清,电话停机,还多次跑到城西的丹江派出所和教育局去查询才妥投,其中有一封收件人叫杨忠良,地址是雷公山大道152号,在他的投递区域内有这个号牌,但没有这个人,经多次到派出所和学校去查询,最终确定是方祥乡陡寨村杨忠良同学的,由于读书时在那个地方租房子住,毕业时就留下暂住地址,电话欠费停机才导致无法联系。当任永锋给杨忠良手机充值5元话费,通知他来领取通知单时,他既高兴又惊讶地说:“山高路远,乡下没有地方充话费才停机,谢谢叔叔,谢谢你工作责任心和细致,我的录取通知书才不被退回,谢谢……。最终将录取通知书投到学生手中。

  在24载的邮政投递生涯中,任永锋同志对待工作一直都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经过他投出去的邮件报刊,从来没有发生过邮件丢失损毁现象,也没有一次用户有理由的投诉申告,认真和细致在他身上得已完美的诠释。邮政连万家,服务你我他,任永锋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投递员,自己的工作代表着邮政企业的形象,更是一个移动的邮政窗口,不允许半点的马虎,由于工作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并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曾得到局领导的多次表扬,在全局的投递分析会上,局领导号召大家以他为榜样,以他为楷模,向他学习。在2009年的报刊收订中,个人完成流转额12.3万元;在2010年报刊收订中,个人完在流转额13.8万元;在2011年报刊收订中,个人完成流转额14.6万元,;在2012年报刊收订中,个人完成流转额24.8万元。由于业绩突出,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评得州级优秀投递员,优秀报刊揽收员,县局先后评得10次先进工作(生产)者。

  24年的投递,24年的零报诉,是他用责任心、汗水和忠诚赢得用户的广泛赞誉,赢得企业的认同。他说,我还会向着第25、26、27、28……年零投诉努力进军。(张希才 罗长桂)

责任编辑:杨萌【收藏】
上一篇:西南大学、省农科院专家为雷山中药材产业“把脉”
下一篇:副州长刘晓春一行到雷山民族中学新校区调研(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