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峰在做起飞准备。
在广西有一群以卢志峰为代表的三角翼爱好者,为了一个共同的飞行梦聚在一起,他们当中有的是教师、有的是修车师傅、有的四处打工……身份卑微和财力有限并不能妨碍他们追求飞行梦。
漫长的准备只为短暂的飞行
今年端午节,灵川县潭下中学的物理教师卢志峰,为了试飞他的第15架无动力三角翼,自驾面包车从桂林来到柳江县的北弓水库。还把他的妻子和女儿也“生拉硬拽”过来,目的是想“感化”母女俩,让母女俩支持他的飞行梦。此前,她在和他谈恋爱期间,被他“天衣无缝的伪装骗到手”,直到结婚后她才知道卢志峰有这么一个“可怕”的爱好:已过而立之年还玩这么冒险而“奢侈”的运动,成家立业而不务正业。
说这项运动“奢侈”,不仅在于购买三角翼本身的价钱(最少要3万元),而且在于这项运动对场地的要求非常苛刻,为了找到合适的场地,卢志峰只得通过圈中好友的介绍从桂林来到柳江。为了这个爱好,他还特地买了一辆面包车,便于装载他的三角翼在区内各地乃至区外试飞。
卢志峰说:“长途奔波、风餐露宿、自讨苦吃,为的就是实现飞天梦。”
6月11日,他们去到柳江县大岩山,可惜风向不好,没能上天。卢志峰不甘心,第二天来到北弓水库想试一试运气。看到丈夫痴迷三角翼甚过自己,妻子有点不开心,路上一言不发。
6月12日这天,卢志峰及其妻女、修车的老乡,从云南赶过来的李勤友夫妇,还有柳江本地的袁鑫灵等3人一早就来到北弓水库。天气晴好,微风轻拂,正适合飞行。一下车卢志峰就忍不住雀跃欲试。
他们找到了一个缓坡开始练习。可是折腾了一个上午,不是因为缓坡不够长、坡度不够高,或是因为风力不够,就是飞不起来。可他们越挫越勇,下午继续冒着大太阳在练。在一旁等候的妻子开始不耐烦了,可她又不得不耐住性子,她说:“这次他不飞起来,不单他不爽,而且我也觉得可惜,毕竟跑了那么远的路,遭了那么多罪。”
不过,卢志峰觉得今天自己状态不好,不敢从山上飞下来。他沮丧地说:“毕竟安全第一,没有十足的把握我是不会飞的,这项运动本身就是冒险和理性的结合。”
但是有“单车帝”之称的李勤友觉得自己很有把握,坚持要上山飞。于是,卢志峰和其他两人就开车搭他上山,到半路,前几天的暴雨冲毁了山路,他们只得抬三角翼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山顶。到了山顶又反复练习,直到天快黑了,李勤友才从山顶上飞下来,他在空中兴奋地大声呼喊,飞了将近10分钟后漂亮地降落在湖边的草地上。
虽然最终不是卢志峰从山上飞下来,但他们都为李勤友能飞上天而高兴。卢志峰的妻子看到丈夫满足的样子,也禁不住高兴起来。记者问她是不是有了这次“陪飞”的经历以后就支持他飞行了?她收起笑容说:“不支持也不反对!”
9年制作15架三角翼
事实上,不管家人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在飞行的道路上,卢志峰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
走上飞行的“黑道”,源于他在6岁时种下的飞行梦。第一次看到从头上掠过的飞机,他兴奋地追着飞机跑,可他怎么跑也追不上,飞机很快就消失在他眼前,但飞行的梦想却飞到他心里。
200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卢志峰进入潭下中学任教。卢志峰笑言:“那时我是有时间没钱,为了实现儿时的飞行梦,我只得自己动手造一架三角翼。”但当时国内玩三角翼的人寥寥无几,为了自己造出一架三角翼,他只能上网搜集资料,而他物理教师的身份也帮了他的忙,很多飞行的原理和制造三角翼的数据,他不用费很多心思就弄懂了。
经过两年的资料收集,他开始着手制造第一架三角翼。他依照国外三角翼的数据,画图、剪裁、切割网购回来的航空铝材。用了5个多月,他自造的第一架三角翼有模有样地成型了,可这架耗资5000元的“处女作”中看不中用:飞不起来。但卢志峰还是很高兴,毕竟他向儿时的飞行梦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在第1架三角翼的基础上慢慢完善,做到第5架时,他认为可以尝试飞翔了。他扛着三角翼在平地上练习起飞时的助跑,把自己吊在三角翼中间练习飞翔中用来控制上升、下降和落地的动作;接着是低空试腾练习,扛着三角翼助跑后跳下两三米高的土坡,让三角翼借助风力往前短距离滑翔。虽然滑出去只有五六米远,但那种就要被空气托起的感觉,让卢志峰欲罢不能。但是高空滑翔对场地要求很高,需要一个10到20米高的山坡,还要有30度上下的坡度,这样的场地并不好找。
卢志峰盼望着有这样的一个场地让他上天“过第一把瘾”。2009年,他的机会来了,他听说珠海淇澳岛有一个场地非常适合飞行。满怀期待的他带着三角翼千里迢迢赶到那里,做了第一次高空试飞。遗憾的是,第一次高空飞行由于没有经验,他在空中只飞了不到3分钟。
满是失落的卢志峰回到了家,可更让他失落的事情还在后面。父亲一直认为他玩三角翼不务正业,极力规劝他不要玩三角翼了。出于对父亲的尊重,他“收敛”了一下,但飞行梦像拉弓一样,拉得越紧反弹得越厉害。不久,他又一头扑进了制造新的一架三角翼中。他说:“我是在不影响工作和他人的前提下追梦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今年端午节,他的第15架三角翼“出炉”了,为了试飞,他和圈中好友跑到柳江县的北弓水库,试图重温他第12架三角翼创出的第一次高空飞行时“灵魂出窍”的感觉。
第一次高空飞行就像“灵魂出窍”
卢志峰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高空飞行是2012年5月7日。那天他花了300元包了辆面包车上桂林尧山。试飞之前,他在山下考察了地形和拟出几个降落的方案:乡村公路、高尔夫球场和田野……
天公作美,风和日丽。卢志峰不紧不慢,先是练习起飞,寻找感觉。练到下午一点钟,下山吃饭,再上山接着练。卢志峰是一点也不着急,他认为飞行的乐趣不仅在于天上,也在于地上的准备过程。卢志峰整理一下情绪,向山下跑去,眼看就要跌下去之时,却一跃而起,冲天而上。
卢志峰推杠往上抬,三角翼很快升到了500米的高空。随着高度的上升,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发生了:风不是一般的大,气流像狂风一样,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气流快把他的衣服扯破,他整个人也快被风吹晕了。飞得越高,越感觉自己在天空中漂浮不动,山尖、巴掌大的田野、羊肠样的公路……像一幅静止不动的立体画呈现在眼前。此刻他感觉不到自己是在前进还是后退,也不知道是在上升还是坠落。这种感觉就像灵魂出窍,挣脱了身体,要向“天堂”飘去了。
卢志峰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要把“灵魂”收回来,他赶紧收杠。三角翼慢慢降下,滑过缆车,他调整方向避开电线,从树梢滑过,轻轻地落在了路边的芦苇丛里。
卢志峰把衣服脱了,才发觉满身是汗,手脚酸痛。司机跑过来,比卢志峰还要兴奋:“刚才我以为你要撞到山上了!”卢志峰意犹未尽地说:“没事,我在上面心中有数的。”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记者问卢志峰为何如此痴迷飞行,卢志峰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有梦想,就一定要快行动。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飞天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但卢志峰他们用执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卢志峰说:“我们这群人来自各行各业,你看,我的老乡是修车师傅,从事视频监控的袁鑫灵,还有结婚不久四处打工的李勤友。他们不管有钱没钱以及世俗的偏见,都在勇敢地追逐着飞行梦。”
当然记者不太赞同大多数人都像卢志峰一样去追逐飞行梦,但尊重他追求梦想的飘逸气质和实质行动,正如习近平主席所阐述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既然中国梦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也就允许像卢志峰追求飞天梦这样的多样化梦想。
桂工网:www.gxworker.com/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