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行业是机遇性地高增长,系列酒也快速增长;如今,各大企业都是挤压式地增长,贵州茅台系列酒的抗压能力并不强,因此下滑明显。”昨日(9月1日),白酒行业专家赵义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面对高端酒的“严冬”,各大酒企目前纷纷加码中低端。作为行业“龙头”的贵州茅台,近期也不断对汉酱、仁酒等进行大幅调价,来发力“腰部”。
然而,从其半年报来看,腰部乏力仍是茅台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之一。茅台半年报数据显示,系列酒上半年营收仅为7.38亿元,同比下滑31.85%。
从报表来看,贵州茅台半年报虽然交出了营收、净利均微增长的不错“成绩单”,但也创造了多项并不算光鲜的记录:3.61%的中报净利增幅,创下了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来的新低;货币资金为182.75亿元,环比减少17.17%,也系其上市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同时,公司预收款项已大跌至约8.35亿元,相较期初的50.91亿元“缩水”高达42.56亿元。在业内人士分析看来,作为白酒公司盈利“蓄水池”的预收款项大幅下降,是目前经销商普遍进货意愿降低和市场销售不好的直接反映。
预收款大幅缩水
“以前,行业酒企都要求经销商提前3个月或是半年打款,后来再根据实际情况配货,而现在,经销商都不愿打款。”赵义祥说,这种变化反映到企业报表中,就是预收款的下降。
早先发布半年报的行业“大腕”们也都未能幸免。五粮液半年报显示,其预收款项期末余额为33.86亿元,较年初的64.67亿元大幅下降47.6%。
此前数年,由于茅台酒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在销售渠道拥有主导权,贵州茅台一直维持着巨额的预收账款。不过,随着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的变化,客户和经销商备货热情明显减退。因此,贵州茅台的对应数据更为业界关注。
“在预收账款几乎枯竭的情况下,也就是耗尽了所有的‘蓄水池’,利润都几乎零增速,而且广告费用等一些反映公司竞争力的指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变化,所以公司所面临的困难已经不是报表里显示的利润同比少增长了。”昨日,有雪球网友整理著名职业投资人“混沌才”对茅台半年报的看法指出。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