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是侗寨的标志,这种建筑吸取了汉族古代建筑的精髓,又突破了塔楼的常规,下部呈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大的寨子有三四座鼓楼,鼓楼象一座宝塔,在寨子中非常醒目,那是侗家人集会和娱乐的场所。与鼓楼相邻的还有用来上演侗戏的戏楼,而现今的戏楼,除节日以外已经很少侗戏演出,而爱看侗戏的人在寨子里就可以买到侗戏音像制品。
说起侗家人的娱乐活动,值得一提的就是已有三百年历史的抬官人,抬官人侗语叫做“店宁蒙”。所谓的抬官人,实际上就是抬智者,是值得大家信赖的人,官人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当官的人,从活动中反映出侗族人民对智者和文化的尊重。抬官人活动内容中还有表现农耕技术的场面贯穿到其中,从而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其中还有以原始人的形象出现的各色人物,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面具是用棕榈叶制成,这也许这是面具最很原始的雏形,以此重现侗族祖先的生活状态。据说,为了适应旅游业的需要,抬官人中的祭祀环节已经被省略,如果将整个程序进行完整的表演,需要三天才能完成。
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智寨鼓楼
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在77.3平方米。由16根柱子构成骨架,中间4根柱子直贯顶层,四面为12根副柱,略小于中柱。用逐层内收的梁方金瓜柱支撑,层层挑出屋檐。类似宝塔。楼中央设有火塘,四周有长条木凳,供人休息。檐角高翘,屋脊之上泥塑小葫芦宝瓶,其翼角塑小鸟,玲珑雅致,鼓楼的檐层辅小青瓦,屋脊白色,塑有狮,虎,凤等。楼内雕梁画栋,书有六幅盈联,正面一至三檐之间塑有“双龙抢宝”。
仁寨鼓楼
七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1.7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
义寨鼓楼
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8米,占地81.6平方米。
礼寨鼓楼
十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3.1米,占在70.3平方米。
信寨鼓楼
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9米,占在78.3平方米。该鼓楼有一副楹联: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