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旅游 > 旅游 > 正文

黔东南雷山苗族古村落“小龙坳”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0-18 10:29:51  来源:中国雷山网  

  


 

 

  小龙坳苗寨,地处雷公山半山腰,隶属西江镇坐南向北,海拔1050米。村寨点状聚落。2006年有乡村公路从本镇南尧苗寨进入邻寨乌尧村到达该寨。现在出去雷山县城、西江、凯里都十分方便。房屋为小青瓦盖顶的木质吊脚楼,多数民居依山而建,部分楼群呈鳞次栉比状,从远处观看,十分壮观。村头寨脚有层层梯田,田野外围被常绿的青山围绕着。桃、李、梨等果树和翠竹,遍及房前屋后、路旁、溪边。寨中还有高大的护寨树。树林、田园和房屋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风景画。

  该寨共有8个村民组,125户,518人。该寨虽地处半山腰,但有田333亩。该寨和邻近苗寨于明朝以前已从雷公山中开渠引来一股可安碾房的溪水,灌溉层层梯田。寨中有一口特别凉爽可口甘甜的清泉水,过往行人饮用后赞不绝口。

  该寨全为杨姓,均系苗族。据老人传说,该寨苗民来自四方八寨。最早来建寨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寨民勤劳俭朴、淳朴厚道、好客爱友、力主平等、与人为善,但一旦被人骗侮时也不畏强暴,勇于抗争。在清代雍正朝廷以前,包括小龙坳苗寨在内的雷公山地区的苗民,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辗转迁徙到这里安居,多居住在深山老林中,封建王朝鞭长莫及,得以休养生息。以后,时任贵州巡抚的张广泗派兵剿杀黔东南的苗民,清兵也在雷山境内屠杀苗民。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清朝贪官污吏的加倍欺压和剥削,弄得苗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引发了张秀眉、杨大六率领以苗民为主体有兄弟民族参加的反清抗暴的农民起义。小龙坳苗寨的苗民也积极参加了这次起义。涌现了杨洞保、杨胶洛、杨送保三位著名战将,一直带着部分义军跟随张秀眉、杨大六南征北战,驰骋在黔、湘的大片地域。1872年起义军失败后,这三位战将也不知死活在何方。

  该寨主要的苗族节日有:阴历二月的牛角坡爬坡节、敬桥节、阴历六月中旬的吃新节和阴历十月上中旬的过苗年,还有按十二地支历法每隔12年一届的鼓藏节。该寨苗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至今广泛传唱的有苗族古歌、飞歌、酒歌、情歌、嘎百福、贾理、丧葬歌等。传跳的有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等。在每一代人中都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著名歌手。民国初年有一位名叫仰别扬的女性,能触景生情,开口就是歌。是远近闻名的著名苗歌手。

  苗族人民由于历史的原因,无本族通用的文字,因而都只能把本族的历史除了铭记在代代口传心授的口头文学和传统节日、居民建筑、衣食住行习俗以外,也存放在服饰的挑花刺绣图案中,被人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这里就有许多好绣手。年仅30岁的赵世英就是其中的代表。

  小龙坳深藏着苗族异彩纷呈的原生态文化,它们承载着苗族的历史和人生观、世界观。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侗族村寨之一肇兴
下一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下第一侗寨”榕江县三宝侗寨(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