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今年前8个月产量累计达到697.7万吨,同比增长5.4%。国内天然气汽车产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过受到天然气价格政策、汽车技术和加气站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天然气汽车要大规模推广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汽车“喝油”改“喝气”,不仅有巨大的成本优势,而且对于纾解我国能源困局、实现多元化能源供应也是首选良方。然而,当前“油改气”存在很大瓶颈。具体来说,天然气价格政策需要进一步理顺,天然气汽车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气站数量与需求还不匹配。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先期一次性投资大,如果再加上后期的维修改造等投资,资金将成为制约天然气汽车发展的重要桎梏。此外,汽车制造厂、发动机供应商、LNG气瓶及供气系统配套厂等各个市场主体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研发、市场化等也缺乏必要资金和技术支持。
鉴于此,国家应尽快出台、完善相关政策,规范引导“LNG”推广进程,纾解我国能源困局,为汽车“喝气”打气助力。
首先,在研发阶段给予支持,尽快形成技术规模。目前主要由企业自主开展的研发格局不仅规模小、效益低,还存在重复研发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将这些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实施科研成果共享。其次,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在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尽快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进行。另外要构建完善的市场网络,加快LNG重卡的推广速度。
政府部门应积极扶持企业燃气汽车的推广、加气站建设,建成方便公众、惠及民生、有利国家的清洁能源网络,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这样才能在全球能源困境中领先一步觅得“芝麻开门”的密钥。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