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财经 > 正文

2012年欧债风云中的“中国观察”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5-30 09:34: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谢鹏)2012年,欧债危机并未偃旗息鼓。随着“希腊会不会退出欧元区”再成焦点,全球市场动荡,信心不稳,世界经济又一次面临逆流。对于身处全球经济风云的中国,需要防范应对欧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需要从中寻找机遇,引发思索。

  不利影响:贸易、金融和心理三大渠道

  在近两年欧债危机演进过程中,分析人士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贸易、金融和心理是欧债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三个主要渠道。

  “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希腊问题可能出现的传染风险首先表现在贸易渠道上,主要还是欧洲整体对外需求变化造成的影响,”在花旗银行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戴维·卢宾眼中,这种外需萎缩不能忽视。

  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因素又包括三方面:欧洲因经济低迷出现的对外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造成的中国对欧出口困难;贸易融资下降对中欧贸易的不利影响。官方数据显示,欧盟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虽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低,但仍占较大比重。

  根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数据,2010年至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从40%回落到7%。而据中金公司测算,如果欧债危机得到较好控制,2012年中国的实际出口增速将为8%,比上年略有下滑,综合进口变化因素后,外贸对经济增速的拖累为0.5个百分点,有利于实现经济软着陆;如果欧债形势失控,中国实际出口或出现负增长,相应的外贸变化可能使经济增速降低1个百分点。

  此外,欧债问题如果恶化,其对美、日以及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影响如何,会否间接影响中国对这些市场的出口,还需要密切观察。

  在金融渠道上,如果希腊再次引爆欧债危机,欧洲银行业将在短期出现明显资本金缺口,其海外资金回抽可能产生连带效应,造成全球银行业“紧缩”,亚洲乃至中国的外部融资环境将出现恶化。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欧洲银行机构在11个亚洲经济体(不包括日本)的资产为1.4万亿美元。

  不过,有专家指出,由于国际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度有限,中国金融机构对欧债的直接敞口也不大,再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等因素,即便欧洲资本出现大规模回撤,总体也不会对中国带来严重冲击。

  除了可能来自银行系统的风险外,欧债危机催生的全球资金风险偏好转移、避险情绪回潮等,也会传导至国内股市等。进入二季度以来,中国股市欲振还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债引发的海外市场跌势造成看空情绪传染。而这种市场悲观情绪,可能进一步挫伤投资和消费信心,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从更宽泛的全球经济政策环境观察,由于持续的债务压力以及复苏乏力,包括欧元区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将延续财政紧缩、货币宽松的格局,全球会进入一个较长的低利率时期。这种状况对新兴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利弊兼有,需甄别防范。有观察人士提出,在形势逼迫下,欧洲央行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如果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可能推动热钱反复进出交易性的大宗商品及新兴市场风险资产领域,使各国的通胀管理和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机遇与借鉴:全球格局调整下的趋利避害

  利弊相生,危中含机。正如一些观察人士所言,对于中国而言,欧债危机“并不全是坏事”。

  从对外投资角度看,欧债危机带来欧元资产的进一步贬值,将有利于有资金实力的中国企业海外“抄底”,以参与全球市场和技术竞争。近两年,中国企业并购欧洲企业的案例不断出现,比如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山东重工洽购意大利豪华游轮厂商法拉帝股权、国家电网参股葡萄牙国家能源网等。

  从国家层面看,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倒逼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模式,进一步“向内”寻求增长动力。此外,未来如果欧洲重债国需要更多国际资金援助,中国可以考虑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参与,从而在全球经济治理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拓展空间。

  从全球货币体系的演化角度看,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欧元这一人类货币史上的重大创举受到重创,再加上美元凭借储备货币地位“绑架”世界经济的内在矛盾,全球对一个“多极化”货币体系的需求更盛,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或将更为有利。

  时至今日,欧债危机已持续近三年,虽然很多问题仍难有定论,但其形成变化的过程,无疑为中国预判未来风险、思索长久发展之路提供了镜鉴。

  有专家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权债务危机是欧洲国家过度福利化的一个结果。由于选举政治的影响,西方国家财政政策很大程度上成为福利化的工具,长期而言存在不审慎的缺陷。如何在财富积累和财富分配中寻求平衡,是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

  另外,在债务危机形势逼人时,欧美当局短期内更多依仗于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提出更多挑战,就连秉持盯住通胀立场的欧洲央行也不得不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等“托市”之举。以货币手段应对财政危机,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还是埋下新的危机种子,需要深入观察。

  再例如,就欧元这一统一货币而言,当初的设计被认为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济竞争力,但欧债危机反映出,在欧元发展历程中,为实现区内国家的福利趋同,经济效率和竞争力被部分牺牲。这种“事与愿违”,对于还在探索区域货币合作、乃至勾画区域同一货币可能性的其他经济体,也是宝贵的参考。
 

责任编辑:yaoshengkai【收藏】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将至 抽检17批次儿童商品不合格
下一篇:质检总局 148种染发剂、修饰类化妆品抽查合格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