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岑巩农民国外吃香当“博士”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04-29 11:20:3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坐飞机、配翻译,国外当‘博士’赚外汇……”对于岑巩县注溪乡地道的农民杨代军、杜方明、徐开培等10几位来说,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该县前往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指导杂稻制种的农民已有10余人次,往来均有飞机接送。

    近年来,岑巩县依托区域海拔较低、水源条件好、光热充足等适宜的制种条件,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订单收购”、“保底收购”等一些列成熟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杂稻制种特色农业产业。2010年,该县1.6万亩杂稻制种助农实现收入近4000万元。2011年,该县将在全县11个乡镇中的10个乡镇发展杂稻制种产业,着力打造4万亩杂稻制种基地, 着力打造成整个西南地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杂稻制种基地,并努力打造成自己的品牌,力争助农增收过亿。 目前,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国豪种业等5家制种企业正与农户落实面积、签订合同,已落实制种面积2.27万亩。该县杂稻制种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稳步推进。

    同时,该县非常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激励和加大农技投入培训力度。培养出了一批像杨代军、杜方明、徐开培等出国指导制种的“土博士”,赚回来大把大把的外汇。

    每年八月至次年四月,每次出国人数3至4人,往来均有飞机接送,指导该国杂稻制种从栽秧到打“920”抽线结束。在国外期间,“土博士”们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款待,除吃住由当地负责外,另配翻译解决语言交流问题,每人还有三千元左右人民币的月薪。“土博士”们在国外手把手的指导和对制种事业执着奉献精神也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当地人民都尊称他们为“博士”。(杨政权)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岑巩县举办廉政文化暨税收宣传文艺演出(图)
下一篇:岑巩兑现农机具购置补贴150万元助农惠春耕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