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杉乡苗侗儿女的幸福生活——锦屏县城(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9-17 10:29:4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杉乡苗侗儿女的幸福生活——锦屏县城(组图)

锦屏县城旧貌


杉乡苗侗儿女的幸福生活——锦屏县城(组图)

2008年的锦屏县城


杉乡苗侗儿女的幸福生活——锦屏县城(组图)

锦屏县城清水江桥头旧貌


杉乡苗侗儿女的幸福生活——锦屏县城(组图)

锦屏县城清水江桥头新貌


杉乡苗侗儿女的幸福生活——锦屏县城(组图)

1988年的锦屏县城


杉乡苗侗儿女的幸福生活——锦屏县城(组图)

2008年的锦屏县城

 

    本港讯 (特约记者 吴育瑞)“美丽的风光遍野的牛羊,清水江畔是迷人的画廊,幸福的岁月飘散着酒香,苗侗儿女的家园是人间的天堂。”这首被锦屏苗乡侗寨民歌爱好者广泛传唱的歌曲,道出了建国六十周年来,锦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自豪。

 

    锦屏县因境内青山似锦,秀丽如屏而得名。位于贵州省东缘,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盆地过渡地带,东邻湖南靖州,南接黎平,西抵剑河,北连天柱,是中国南方著名的“林海杉乡”。全县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辖7镇8乡,总人口22万人,有侗、苗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64%。县城距黎平机场65公里,距枝柳线78公里,距玉凯高速公路110公里,是黔东南通向湘、粤、桂的重要门户。

 

    当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当一条条道路延伸开去,当一座座桥梁飞架两岸……60年岁月匆匆流逝,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土坯房到商品房,从农宅到别墅,从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到日益优美的人居环境,人们逐步实现了古人所憧憬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

 

    建国初:房屋脆弱风雨飘摇

 

    住房条件可是今非昔比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一家四口住的房子还没这客厅的一半大,很多普通百姓住的都是低矮破旧的平房。”如今住在县城望江新城小区的赵大爷谈起住房的变迁时感慨地说,“在我的记忆中,最早的家是父亲用草席、树枝等搭的一米多高的窝棚。草席外面抹了泥,但是仍然会漏风。遇到下雨天,还会漏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建平房,城镇设小区

 

    60岁的王永炎是锦屏县赤溪坪的村民。他说,他在1979年把草棚推倒后建起了3间平房。“当时的房子每间是24平方米,我建了3间,是砖木结构的,一家5口人住还算舒服。”王永炎说,“住了新房,半夜猪叫声和风声小了很多。由于是平房,周围都是田,一到汛期,我们还要担心被水淹的问题。有时连下几天雨,在家就得趟水。”据《锦屏县志》记载,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锦屏县三江镇先后新建一街、码头、河边街4几个宅新区。

 

    上世纪90年代:农村造楼房,房地产行业起步

 

    1996年,王永炎花了10万元建起了一幢新楼房。楼房造得很气派,红砖瓦,水泥钢筋结构,瓷砖的墙面。“楼房隔音好,晚上睡得踏实。房子总共有200多平方米,一家人住很宽敞。”王永炎说,建房时地基打得很高,门前也浇筑了水泥场地,下雨天就不用再担心水会漫到屋子里来了。据了解,1998年~2002年,锦屏县村镇建设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建设进度逐步加快,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农村居住点。

 

    进入21世纪:人居环境改善,买房投资兴盛

 

    1998年后,锦屏县开始实施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入新世纪后,相继建成幸福小区、锦福花苑、六街片区、望江新城等小区。2000年以来,锦屏县旧城改造力度加大,进一步改善了市民居住条件。目前,锦屏县每年的商品房开发面积快速递增,市民对商品房的购买力也日益增强。此外,廉租房建设也在有序进行中,住房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日益优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得广厦俱欢颜”。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锦屏加大购买农机补贴 十台收割机落户铜鼓
下一篇:锦屏县全面安排部署国庆期间消防安全工作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