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岑巩县各乡镇农家生活“大荟萃”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7-03-10 00:00: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人人都有一个家。家是亲密的草地,是温馨的港湾,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如今,农村的家庭生活怎么样呢?近日,笔者深入岑巩县注溪、龙田、客楼、大有、水尾等乡镇,走访了10多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这些家庭有的很优秀,有的很普通,它们是该县千家万户的缩影。在采访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计划生育家庭的温馨、和睦、温暖、幸福与美好,同时也体会到,是文明、友爱、关爱、勤劳和发展,成就了一个个美好的家。

    文明,让家庭更温馨

    水尾镇,这个因陈圆圆墓、龙熬河而美名远扬的小镇里,有一个以文明之风而闻名的村寨———大树林村。  老房、石道、参天古树、百年古井,让人感受着这个小村深蕴的内涵。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村庄干净得无可挑剔。而从绿意盎然的树木,婀娜多姿的自然风景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这个小村的温馨,似是随意摆放,却代表着对来客的欢迎。这些随处可见的点缀品,竟没有遭到一点人为的破坏。

    走进一户农家,我们就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白头老妈妈踏着缝纫机在缝补衣服,年轻的妈妈正在为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哺乳,已做了曾祖母的女主人正准备出去,一见到我们,就热情地招呼起来。89岁的老人宋毛妹介绍自己时还不忘幽一默,说自己名字中的“妹”“是年轻的意思”。这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家的大门上挂着两块荣誉牌:“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守法户”。和村民们交谈中,我们到了这个村庄能如此温馨的答案。在村组织的倡导下,该村长期开展“美德进农家”活动,定期评选“夫妻、好儿子、好媳妇、好父母”,人人以文明、美德为荣,争做家庭好成员。目前,全村695户农户已有449户被评为“文明家庭”。

    邓莲琼是大树林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媳妇,她的婆婆瘫痪在床达3年之久。3年来,她悉心照料老人,为老人端饭、送水、洗澡,从无怨言,在村里被传为美谈;此外,她还长期担当村里的义务清洁宣传员,深得村民的尊敬。 宋树莲是大树林村公认的“热心大嫂”,她不但自己从未和村民发生过矛盾,还善于做别人的思想工作,村里哪家夫妻闹了矛盾,哪家婆媳有了小摩擦,她都热衷于主动上门调解,化解了许多的小纠纷。大树林村中有3棵古树非常特别,相传有近五百年历史,村民们分别命名“父树”、“母树”和“子树”,将其视为一个特殊的“家庭”,寄托着村民美好的期望。

    长期的农家美德积淀下,大树林村的村民都把村子当成共同的家园,这个村也因此获得“文明示范村”、“安全文明生态村”等称号。

    友爱,让家庭更和睦

    家庭之爱,是家庭幸福的源泉,而家庭之间的友爱,则能滋养邻里之间、整个村庄的和睦。平庄乡关音冲村,村民世世代代与黄土地打交道,多年以来,村民间相敬如宾,极少发生吵嘴、打架的事情,令村人自豪的是,30多年,该村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没有一个人被刑事拘留过。近3年,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花了1万多个工日,齐心协力、不计任何报酬地修筑了6条通组公路,如今村中道路四通八达。村民说,无论是本村的还是外来人的东西,随便放在哪,都不用担心被人拿走。可谓夜不闭户,高枕无忧。村民说:“村风正,民风纯,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  在采访中,我们还听到了许多友爱互助的故事。

    凯白山村民小组的高国香52岁了,自己双亲已先后辞世,女儿也长大成人,本可以好好地享清福。但她对村中年届七旬的孤寡老人高莲香非常关心,老人生活艰难不能自理,心地善良的高国香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她几乎每天上门问候,日夜为她俩端水喂饭,还不辞辛劳地给老人换洗脏衣服。邻里乡亲看在眼里,夸在嘴上,称她是“咱观音冲村的好媳妇”。

    桐子林村民小组的吴波通过养猪先富了起来,近年来,他主动帮助一些贫困户,为他们提供猪苗、饲料,并教授他们养殖技术,村民可在卖完猪后再还上钱。街上村民小组的五保户郑加衡,虽然是孤寡老人,但因为有众多村民帮忙拉线装电,挑水生火,料理家务,有邻居嘘寒问暖,送吃送穿,孤寡老人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关爱,让家庭更温暖

    爱越多,世间越美好;对家的关爱,能让家更温暖。

    有的关爱来自社会。“关心母亲健康,关爱女孩成长”,“女孩男孩都是接班人”,在走访中,笔者看到了众多这样的宣传画、宣传标语。2004年“关爱女孩行动”在丹寨隆重启动后,岑巩县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在采访中,笔者发现,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已经为更多的人们接受,许多纯女户家庭能心安理得,女孩得到了全社会更多的关爱,更多地感受着家庭的温暖。注溪村残疾人李亚兴家就是纯女户,如今两个女孩长大成人,成了家庭的支柱。

    有的关爱来自政府。思阳镇盘街村以前道路崎岖,连牛车、摩托车都难以通行,村民生活普遍困难。2004年,由县政府统一规划,并提水泥等物质扶持,帮助村民修通了13公里的镶边公路,此外,县乡还为该村建设了村级服务室,县扶贫办为村民提供果苗,使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满了经济作物。如今的盘街村,道路通达,屋舍错落,绿树环绕,成为县里创建文明生态村,村支书黄德金说:“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几百倍了。”

    有的关爱来自群体。注溪乡常年流动着一部计划生育巡回服务车,为群众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为患病妇女进行治疗和就医指导,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

    勤劳,让家庭更幸福

    “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这是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

    注溪乡哨坪村民的美好生活,勤劳的当地人民凭着自己的双手,已彻底地告别了贫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黄良光是该村的水稻制种大户,以前一家人住在茅草房里。1996年后,他通过种植业找到了致富的门路。他每年制种10亩,15亩文柦柚,迅速地建起了漂亮的房屋,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屋。此后,他在哨坪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进程中,积极改水改厕,建起了沼气池,使家庭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他还以建设沼气池为契机,充分利用庭院环境,大力发展养殖业,每年养猪5头、鸡20多只,2005年,年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走进该村的杨胜文家,我们同样闻到了扑鼻而来的柚梨清香,他还购买了碾米机,办起了碾米店,为全村群众服务。加之辛勤种植经济作物,杨胜文一家过上了小康生活。罗泽光虽然是个下肢残疾人,以前生活都无法自理,但近年来,他带动家人努力投身生产,通过杂稻制种、养猪,发展庭院经济,也摆脱了生活的困境。这正应了该村的歌词“栉比新楼天际立,老孤残疾乐安康,生活美名扬……”  令哨坪村民骄傲的还有,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省、州、县等领导人先后到哨坪村视察,对村民的勤劳致富给予了肯定。

    发展,让家庭更美好

    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家庭所赖以生存的条件也在变化,适时找到发展之路的家庭,变化更显迥然。

    大有乡腊洽饭村,由于自然的变迁,一些农田常年受干旱的威胁,农田不断退化,农业生产发展比较缓慢。但聪明的腊洽饭村民马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不断向第三产业转移,走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新路。种养业、建筑业、运输业成了腊洽饭村的主要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村民大都养猪、牛、羊、鸡,种植反季蔬菜;村里活跃着两个建筑队伍,一个盖房,一个专搞混凝土,每个队伍都有30多人;在运输上,全村共有小型客车、拖拉机等各种车辆10多部。2005年,该村人均收入为1800元,2006年,村委会负责人预计,村民的人均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腊洽饭村的党支部书记张能贵,更是一位致富带头人,他是出了名的大棚蔬菜反季种植户,每年仅此一项就能收入5000元,此外,她家中还养猪、养鸭,种了林果,家庭年收入达3万多元。笔者在他家中看到,除了漂亮的楼房外,家中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

    思阳镇瓦窑村位于龙江河,坡地荒地多而耕地少,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但走进该村,就看到各种经济作物环绕房舍,生机盎然。以家庭为单位的庭院经济为该村的发展注入了活村民们充分利用坡地,规划庭院,种植适宜生长的胡椒、大蒜等经济作物,既美化了村庄的环境,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此外村里平均每户养猪4头。2005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1600多元。杨昌珍一家就种植了3亩多大蒜、胡萝卜、蔬菜等经作物,还养了15头猪,家庭年收入近万元,去年,杨昌珍还盖起了一幢气派的小洋楼。她热情地领着我们楼上楼下参观,介绍他发家的经历,脸上写着幸福与满足。(周锋)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岑巩把为计生户增收融入新农村建设
下一篇:岑巩县新兴海选赛深受群众青睬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