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台江县:搬迁入新区甩掉“穷帽子”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5-08 10:55:59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不甘贫困 奋力脱贫”、“搬走的是贫困 迁来的是幸福”……近年来,台江县易地移民搬迁号角连声吹起,如春风化雨,润湿苗疆大地。

  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的台江县,成千上万的贫困百姓应声而起,开启了声势浩大的易地移民搬迁之路。而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了台江县委政府当前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后怎么办”“如何解决好搬迁群众住得惯、有保障成为头等大事。”等问题,遵循这一思路,台江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多方谋划,并明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要着力解决搬迁对象入住后的后续保障问题,其中要在务必解决户均1人以上就业的前提下,积极为搬迁对象中60岁以上无业可就的群众解决生活单调和“离开了土地就不习惯”的忧虑。

  台江县抓住攻坚目标,逐户落实稳定就业增收脱贫的具体措施,同时建立健全老年活动中心,确保每个安置点有1个以上,让老年人有聚会、聊天的场所,解决他们孤独的问题,建立健全老年人自我服务体系,提倡低龄健康的老年人为高龄的老年人服务。

  开展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引进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进村开展招聘会,将就业岗位送到搬迁群众家门口……台江县委政府采取多举措齐头并进、“各显神通”,搭建起了贫困群众的致富桥梁,点燃了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希望。

  日前,笔者走进台江县方黎湾易地移民搬迁点,去聆听和见证那一段段动人心弦的创业就业故事。

  “嗡、嗡、嗡……”笔者寻声走进坐落在台江县方黎湾李光华、杨格报夫妇的家里看到,沙发、冰箱等家电整齐的摆放着,一家八口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生活的喜悦,夫妻俩正在整理室内装修的工具。

  “一搬新家,政府就介绍各类培训给我们,免费培训,我和爱人就报名参加水电工培训,现在我一个月也得2800块左右。”杨格报乐呵呵地跟笔者说道。

  杨格报和丈夫李光华是南宫镇交包村村民,一家八口子是台江县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夫妻俩,为了照顾老人小孩,一直以来都只能留在家里种田为生,而“开门见山”的环境却让勤劳的他们生活过得紧巴巴。

  “每天都上山种地,但都是看天吃饭,下地耕作,离县城老远着,交通较闭塞,小孩上学要走一两个小时,生产出来的农作物拉不出去,农业种植技术又运不进来,所以种什么就吃什么,吃饱就不错了。”说起以往的生活,一脸无奈。2017年夫妻俩顺利搬迁到县城方黎湾安置点,塔上了幸福生活的快车道。

  “现在好了,搬出了大山,有了新房住,我们夫妻俩就在县城做建筑活和装修活,他手工好,活做得细,基本上每个月都是满活,一个月下来三四千没有问题。现在我们都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共有六千左右的收入,再也不用愁生活了。”说起现在的生活,杨格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杨格报的老人在新家安享晚年,夫妻俩的子女就在县城的中学里上学,一家子再也不用担心老人和小孩的安危,幸福的新生活,让她满目皆欢。

  在移民新区的一排排街道上,还将有更多的移民百姓利用每栋楼的一楼开设各种店铺,开辟创业致富的门道。

  近几年来,台江县始终把解决移民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黎湾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是台江全县易地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移民、就业扶贫双“引擎”,助力贫困群众致富甩“穷帽”,居住在台江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的数以千计贫困群众,在党的光辉旗帜下,正迈着铿锵的步伐,踏上小康的征程。(张强)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台江县:47万株辣椒苗托起群众脱贫致富路
下一篇:台江县:远方有“驿站”务工有盼头(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