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天柱:“清洁风暴”背景下赖洞村的环境整治模式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7-12-11 15:11:0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乡村美景入画来

——记“清洁风暴”背景下赖洞环境整治模式



赖洞村全村

  本网讯  天柱县邦洞街道赖洞村是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点和美丽乡村示范点。2016年,赖洞村被列为全县农村环境重点整治村。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力整治,目前,该村房屋错落有致,路道小巷干净,溪流清澈可见,文化长廊别致,目之所及,处处透露着整洁靓丽,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乡村面貌、优化人居环境,赖洞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清洁风暴行动等各项决策部署,将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强化措施,努力攻坚,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党员群众义务劳动队冲洗村寨道路

  组织迅速,三个到位“动”起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推进农村清洁风暴行动,是中央、省、州、县顺应新时期新任务作出的动员令。党有号召,务必行动。邦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迅速落实,与赖洞村“两委”签订环境卫生责任状,村“两委”与村民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实行门前“三包”,将整治责任分解到村、到组、到农户个人,并采取“一村一人”制(即每个整治村都有1名街道机关干部带头)不间断到一线进行环境卫生整治督查维护,确保整治任务落实。

  迅速安排到位。成立了赖洞村改善人居环境暨清洁风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管理体系,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科学统筹,精心部署,相继在村、组两级分别召开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动员大会,将环境整治工作列入该村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确保该村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推进。

  迅速宣传到位。始终坚持宣传动员横向倒边、纵向到底,充分利用广播、横幅、标语、LED显示屏、宣传牌、宣传栏、发放倡议书等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宣传,让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们顺势当起民生“小喇叭”,让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极大地调动起群众参与热情。

  迅速排查到位。村“两委”带领村民对辖区所有巷道、河道、房前屋后等区域环境进行排查,梳理摸底,制定整治计划,突出任务重点,积极开展“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乱泼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柴禾)、“美三口”(村口、路口、大门口)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村民齐参与,人人都动手,生活垃圾家收集,村拉运,集中处理,确保村庄干净整洁。



保洁员转运垃圾现场

  群策群力,基础先行“建”起来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是阶段性工作,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赖洞村在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同时,着力抓好基础工作,通过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扮靓乡村。

  制定工作方案。制定《赖洞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对环境集中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完成时限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协调推进。

  强化硬件建设。2016年以来,先后争取项目资金投入,硬化全村道路6760平方米,通村公路硬化2.5公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新修建了2座休闲长廊,1个篮球场,2个公厕,安装太阳能路灯20个,污水处理站1个,垃圾焚烧炉1座,垃圾收集屋9座,配置环保垃圾果皮箱6个,垃圾桶箱50个,手推车2辆,垃圾收运三轮车1辆,建沼气池152口,沼气池覆盖率达68%,改厕、改圈、改灶215户。同时,还建设了农业观光园、休闲广场、民族鼓楼、健身广场、荷博园、钓鱼台、沙滩烧烤、亲水上平台等旅游景点,成为天柱县及周边农村休闲旅游特色之地。今年11月份,县委组织部计划投入17余万元,目前正对赖洞村的活动阵地、休闲长廊等进行精心打造,进一步扮靓党建示范点。

  发挥主体作用。注重村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村干、党员、群众带头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清洁整治,成立了党员群众环境卫生清洁义务劳动队,每周定期开展1次义务清理活动。对河道垃圾、公路沿线垃圾、建筑垃圾、房前屋后乱搭乱盖、污水横流、乱贴乱挂、乱堆乱放、家禽散养等进行清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



星级文明户一角

  探索创新,多方联动“治”起来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戮力攻坚,久久为功。为此,赖洞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清洁风暴行动中积极创新,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的环境综合整治路子。

  创新垃圾治理模式。为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和解决垃圾减量化,减少蚊蝇臭气污染问题,在填埋场内建设垃圾焚烧炉1座,集中焚烧垃圾,由过去填埋式变为焚烧式。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机制,每个片区聘请1名保洁员和1名垃圾清运人员对村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实行责任到人,采取户投放-村收集-村自治处理模式,使垃圾得到一条龙的有效治理。

  创新卫生管理模式。结合“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模式的推广,通过多次开村干、组干和村民大会,争取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行“5-10户环境卫生联保”机制,形成了专门的卫生管理、分级包干和门前三包等制度,并将制度落实到村规民约之中,大家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的巨大转变。



星级文明户授旗现场

  创新星级评估模式。研究出台《星级卫生文明户》评比方案,每季度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同步小康驻村干部、村“两委”委员、寨老、族长代表、党员群众代表、退休干部组成的环境卫生评议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到各自然寨、各家各户对其卫生进行量化打分,及时公布评比结果,对评分高的农户授予“星级卫生文明户”流动红旗,对卫生差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在“曝光台”上进行曝光,并责令限期整改。通过开展“星级卫生文明户”评比活动,全村上下构建了户户讲卫生,人人比清洁的良好氛围,让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创新制度保障模式。坚持建管并重,将原来的集中整治固化为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努力破解“治理——反弹——再治理”的老难题。村委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环境卫生公约》、《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确保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实行“双诚信·双承诺卫生明白卡”制度,每人每年交卫生费12元,凭卫生明白卡才能到村委办事。每户实行环保卫生“四包”责任制,包房前屋后、室内、庭院和巷道清洁卫生。同时,该街道还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纳入了对村“两委”的年终目标考核,以“村干流动夜校”的开展为契机,定期开展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实行“月调度、月观摩、月督查”,努力打造舒适整洁宜居的现代化村容寨貌。(许安文 龙洋)

责任编辑:田应龙【收藏】
上一篇:天柱县乡镇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图)
下一篇:天柱:发放首期扶贫产业红利 贫困农户笑开颜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