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省农委获悉:“十二五”以来,我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全省农业增加值从“十一五”期末的全国第22位跃升到第17位,走上一条符合贵州山区特点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路子。
遵循山地经济规律,我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2015年,茶园面积达689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水果面积分别为2055万亩、 593万亩,比2010年增长64.5%、97%,辣椒、火龙果、薏仁等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粮经作物面积比由“十二五”期初的6∶4调整到4∶6,实现历史性转变。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加速,牛、羊出栏年均分别递增6.7%、4.4%。特色渔业快速发展,冷水鱼养殖年均增幅25%,居全国首位。
新型主体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由99家增加到543家,2015年总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分别比2010年增长2.46倍和6.6倍,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85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增长4.16倍。
园区平台支撑力量持续增强。自2013年全省启动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来,到2015年末全省省级园区发展到326个,实现总产值1770余亿元,入园企业3530家,培育农业合作社3633家,从业农民431万人。园区建设快速发展,有力推动要素资源集聚,有效推动了农业“接二连三”。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蓬勃发展,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87元,年均增长14.4%,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0年的4.1∶1缩小到2015年的3.3∶1。
作者:赵勇军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