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为了世界遗产地今年冬天更温暖——施秉供电局提前部署防冰抗冰工作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11-17 11:04:4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清理应急发电装备台账,对应急发电装备进行试验检查消缺,11月6前完成;根据融冰改造、电网结构变化等方面进行‘一线一册’、‘一站一册’修编,11月20日前完成……。”11月13日,笔者在施秉供电局2015年防冰工作准备计划中看到,各项工作安排井井有条。

  “目前,我们已完成低温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其他相关的预案、处置方案修编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开展防冰应急演练,储备好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提高防冰应急处置水平。”该局安全监管部负责人严玮说,通过多项举措,将确保冰雪灾害来临时,实现施秉电网运行稳定,供电安全可靠,保证世界遗产地贵州施秉今年冬天更温暖。

  施秉县地处贵州黔东南高寒地区,每年进入冬季,防冰抗冰工作是保障供电安全可靠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有效应对今冬明春可能发生的冰雪凝冻灾害,施秉供电局提前启动防冰各项准备工作,从预案、方案修编,应急装备,融冰,物资筹备,应急演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冬季电网防冰能力。

  探索,融冰技术再出“新招”

  “有了融冰刀闸,融冰时就不用再到电杆上进行三相导线短接,不仅缩短了融冰前准备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益,还能有效地解决了在严重覆冰的电杆、导线等设备上操作困难问的题。”谈到今年防冰工作准备,施秉供电局生产设备管理部主任任志成这样说道。

  从前几年的冰雪灾害中,施秉供电局结合施秉地理位置和电网实际,积极探索防冰抗冰工作经验。特别是2011年以来,该局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凯里电网率先在10千伏供电线路上安装使用融冰刀闸,融冰技术得到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抗冰保电能力,为客户的持续、安全、可靠供电提供了保障。

  “我们在认真总结往年融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设想在三相短路点安装隔离刀闸,融冰时通过隔离刀闸的开合来控制来实现三相导线的短路,代替技术人员登杆作业。不仅可以解决在覆冰线路设备上操作的困难的问题,还为融冰工作赢得了更多时间,提高工作效益。”任志成介绍说,短路融冰就是在融冰路径末端设置三相短路点,导线中通过较大的短路电流时使其温度升高,从而达标融冰的目的。但是每次融冰都需要技术人员上杆对三相线路的导线进行短路连接操作,融冰结束后又要再次登杆进行拆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早在2013年,施秉供电局组织相关融冰技术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分别在施秉地区海拔相对较高,常年覆冰较为严重走马坪、盐井、陆天坪等片区选择了10个融冰点,在线路短接点安装融冰刀闸,为线路融冰短接操作提供了方便。方案确定后,该局立即组织施工人员进场施工,抢在冰雪凝冻天气之前完成安装。2年的实际证明,融冰刀闸降低了线路短接操作难度和安全风险,大大地提高融冰工作效率,线路融冰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改造,高山村民不怕寒冷

  施秉县白垛乡胜溪村甸山地处高寒地区,海拔1300多米,10千伏垛走线走茶支线甸山分支线途经甸山风口处,冰冻雨雪天气期间覆冰严重,是施秉供电局辖区覆冰周期最长、程度最大、影响最严重的的供电线路。受地理位置高寒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各种融冰技术往往都会无用武之地。该局便组织对供电线路进行加固型改造,通过增加电杆缩小档距和更换加强型导线改造的实施,提高供电线路抵御冰雪灾害的能力,为高寒地区冬天供用电“保驾护航”。

  “每年冬天,这里大雪封山,道路不通,外边的人进不去,我们也出不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旦出现停电,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修复,村民们只有靠柴火取暖照明。”回想前几年的凝冻天气,甸山村民刘兴才有些无奈。

  2014年,施秉供电局在积极总结往年抗冰保电工作经验的基础不断探索,召开专题分析会,投入电网改造专项资金80多万元,对甸山高低压线路再次实施加固改造,将原来LGJ50-8的导线更换为LGJ50-30的钢芯铝绞线,并在高寒风口的供电线路之间增加电杆缩小档距,提高电网覆冰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小因冰灾对电网在成的损害,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现在更换的LGJ50-30导线与原来的相比,导线中间的钢芯由1根变成了7根,导线的机械强度增加了,可以大大地减小线路因覆冰严重造成的断线故障,村民的用电就更加保障。”该局杨柳塘所配电班班长欧川黔介绍说。(陈举 雷光杰)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施秉县加快推进通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
下一篇:实施“星火燎原”计划 助推施秉电商大发展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