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小康路上的“脚尧经验”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6-27 10:22:5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雷山县脚尧村创建同步小康“五条经验”

  本网讯 雷山县脚尧村紧扣科学发展,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出实现同步小康五条“脚尧经验”,全面推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良性互动、快速发展。

  坚持政策引导,明确发展思路。脚尧村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是脚尧人将改革开放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付诸实施、助推发展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对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进行改革,不再实行计划经济,脚尧村探索推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项目、统一生产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分户实施的“五统一分”发展模式,开展产业规模经营。在惠农政策扶持下,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发展畜牧养殖、梨茶套种、实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修建基础设施,改造村容寨貌,兴办加工企业,成立脚尧茶叶公司。脚尧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户户有“创业园”、家家建有沼气池,层峦叠嶂的古香古色的吊脚楼点缀青山绿水间,茶园翠绿的茶树漫山遍野,套种的梨树花开让人身处仙境,成为同步小康社会创建的一面旗帜。

  坚持能人带动,树立发展信心。脚尧村能有美好的今天,凝聚着历届村两委、吴秀忠、吴先炳等“领头雁”和一批创办企业、敢闯市场经纪能人的心血与汗水。良种推广、改粮种茶、梨茶套种、艰苦修路、引资办厂……吴秀忠一步一个脚印引领脚尧人脱贫致富;吴先炳推广野猪、野山鸡、竹鼠、蜜蜂、竹荪等种养殖,形成一条规模化养殖、粪污综合处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设施化种植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生态链。吴先海、吴先秉、吴秀龙、杨昌辉等经纪能人村内创办2家茶叶加工企业、县城注册3家销售公司、建立北京、深圳、河北、贵阳等销售网点,构建牢固的农产品和市场畅通渠道。2013年,脚尧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2万元以上,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达20户,占全村农户51%,更出现2家百万富翁、3家千万富翁。

  坚持科技支撑,注重发展成效。脚尧村始终遵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产业发展要求,引进优良品种、实施试验示范、加强科技培训、推广应用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等,不断在勤奋劳作中总结和升华,构造适合脚尧产业发展科技应用体系。上世纪80年代初,脚尧村组织人员到贵州农学院、西南农科院学习农业技术,引进推广“粳921”等7个稻种,解决了脚尧人吃饭问题。1985年,脚尧村村民再次到省农科院学习茶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吴秀忠、吴秀祥等5人组成了“科技小组”,利用耕田套种梨子、茶叶试验,套种技术试种成功后,脚尧140亩的耕田纷纷套种上梨树、茶叶、折耳根等经济作物,一亩年收入达1.2万元。率先普及沼气池技术,家家户户都建起沼气池,沼气烹菜煮饭,沼液给茶果树当“宝”料,成就无公害茶(果),走上“猪+沼+茶(果、鱼)”良性循环经济之路。

  坚持因地制宜,调整发展结构。脚尧人先试验示范,取得成果后再推广应用,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试验、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推广,不断调整发展结构,找准产业发展优势,破解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脚尧村村民不舍举寨搬迁,下决心求解发展“良方”,邀请专家查看土壤气候,把改变脚尧命运的“宝”押在“茶”上,由于脚尧海拔高,常年云吞雾锁,山寒水冷,茶叶品质上佳,清香悠远,种植面积逐渐发展至1700亩,“脚尧茶”打响品牌,成为“贵州省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近年来,脚尧村因地制宜不断探索“田栽水稻、魔芋、折耳根,山种梨、茶、梅、苹,养抓猪、牛”的现代立体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梨园300亩,折耳根、魔芋、杨梅基地500亩,养殖黑毛猪100余头、竹鼠200余只、野山鸡50余只,形成了“春产茶、夏盛果、秋售魔芋、冬卖竹鼠”经济产业链。

  坚持苦干实干,推动发展持续。脚尧人信念坚定不等不靠,齐心协力说干就干,自力更生苦干实干,修建小水电解决照明、架设电网解决动力、兴修公路解决运输、兴建人饮寨道改善环境……实现了一年一小变、十年大变样的历史性跨越。1996年,吴秀忠买来一台推土机修通村公路,脚尧村70多名青年通过劈石开路、搬石垫板、肩拉背扛,苦战两天,硬是把7吨多重的推土机一寸一寸地抬过山势险峻、路如刀背的“猫鼻梁”,历经8年的艰苦建设,终于结束了肩挑背驮的历史,之后又实现通油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通网络“六通”。脚尧人自力更生、不屈不饶、敢闯敢试、苦干实干的精神,使脚尧村逐步建成“茶旅结合、特色养殖、农业观光、绿色庄园”现代特色农业观光基地,呈现一派村庄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村俗文明和谐、产业生机盎然小康景象。(龚福海)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雷山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
下一篇:雷山县达地水族乡开展“雨露计划”茶叶技术培训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